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 浅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数学成为学生的最爱 小学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的策略
05版: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56期  总第241期  2017年11月01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56期  下一期
小学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的策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17-11-17 08:49

聚 焦新课改
小学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的策略
□天长市新华九年制学校  李华兵
数学符号的权威定义《数学课程标准2012年版》为:数学符号意识指的是理解且会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进行运算与推理,得出的结论具有一般性。从课标定义来看,数学符号是数学语言和数学工具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更加顺利进行。
一、把握符号工具
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认真钻研教材,选择一些典型例题与练习题,培养学生首先将问题符号化,即能够将问题数量关系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然后让学生完成符号运算。通过这些典型例题与练习题,学生在符号运算和推理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符号作为解题的重要工具所呈现的优越性,强化数学符号意识。
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数量关系时,可以通过组织探究活动方式来突破教学重难点。学生探究后,出现了许多有创意的表达式,比如:数字1*数字2+数字3*数字2=(数字1+数字3)*数字2;■×▲+●×▲=(■+●)×▲;a×b+c×b=(a+c)×b……学生在比较和修正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渐完成数字符号表达乘法分配律数量关系式。
二、训练符号思维
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利用数学符号思考问题,即培养学生符号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符号思维,引导他们利用数学符号进行推理与思考。
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P83在“数学思考”中出现了一个题目:三个点不在同一条直线情况下,请问连接六个点中任意两个点,可以形成多少条线段?八个点呢?十个点呢?笔者巧妙地将题目更改为:六个小朋友每两个拥抱一次,每个小朋友至少需要拥抱多少次?为了让学生寻找到规律,我让学生现场实践模拟,即六个小朋友互相拥抱,至少需要拥抱的次数为5+4+3+2+1=15,八位小朋友时至少需要拥抱的次数为7+6+5+4+3+2+1=28。如果用N表示小朋友的人数,则N个小朋友需要拥抱的总次数为:(N-1)+(N-2)+……+2+1=N(N-1)/2。
三、 加深符号理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符号去表示数、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这个规定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数学符号,更加重要的是会进行数学符号表达以及相互转换。比如能够对数学符号进行语言表述、图形转换以及关系式表达等。不仅是理解事物的关键,也是解决问题的需要。
比如关于“解方程”教学中,学生对20+()=46填括号的数学符号运算相当熟练,但是将题目变换成20+x=46,且要求学生求出x的值,需要让学生从括号符号表征意识自然转化为字母表征意识。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思维意识的转化的:(    )中间分的太开,两边弯弧站累了,它们想背对背靠在一起休息,就成了x。笔者通过童趣的比喻,让小学生明白,x的数值与计算后填在括号内的数值是一样的。
四、 符号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际问题类题目解答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采用数学符号形式描述问题,并且利用数学符号工具分析问题,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如应用题求解时,第一步,将题目中数量关系或者条件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第二步,分析数量关系,进行简单推理或者计算;第三步,最后得出的结果代回原题中检验。经常采用这种方式锻炼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符号的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总而言之,教师经常开展探究活动,主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符号解决实际问题,享受到数学符号求解所带来的方便,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数学符号意识。
学生符号意识,需要学生长期坚持不懈、反复练习与巩固形成。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开始。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