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己育人的教育取经路 从“双线并行”走向“双线并轨”
10版:校长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88期  总第234期  2019年09月27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88期  下一期
从“双线并行”走向“双线并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19-09-27 08:53

 从“双线并行”走向“双线并轨”

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学校课程建设的自我迭代
个人简介  金红,1988年毕业于青海教育学院,分配至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附小,担任学校大队辅导员,小学音乐、美术教师。1994年工作调动至六安路小学, 1994年至2008年担任学校语文教师、班主任。2007年担任合肥市六安路小学教导处主任。2012年担任六安路小学副校长,驻点管理中铁校区,2015年六小中铁校区独立运行后担任六小中铁校区校长。
 
□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  金  红
新课程改革让学校有了课程自主开发和管理的权力,学校校本课程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琳琅满目的课程产品。随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建设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要打破三级课程的壁垒,自我迭代,形成协调顺畅的学校生态圈。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是我一直秉持的信念。在“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成为热词的大背景下,我和全校师生一起也对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新的探索并经历了自我迭代的过程,从建设双线平行的学校课程体系,走向建设双线并轨的学校课程体系。
建设“双线并行”的学校课程体系
为了促进课程整体育人理念的贯彻与学校课程文化的逐步形成,学校课程整体设计和建设采用“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两条主线平行的结构,力求提供丰富的课程,让学生在琳琅满目的课程商品中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发展的科目,增加学生们的选择权,让课程去适应学生,最大程度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个框架内,国家课程为基础性课程,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完成教学目标与基本课时,着眼于促进学生思维习惯、基础学力与基本素养的发展;校本课程为拓展性课程和探究性课程。
经过四年的实践探索,学校自主开发了校本课程54门,编写了相关的课程计划、有自主编写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指标。如“一年级起航”“少年军校”等主题体验课程;“爱庐州寻美故乡”“昆虫世界”“五千年文化探秘”等主题探究课程。以“项目化学习”“主题式学习”为主要方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
2017年11月,学校开始启动“项目化学习”,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发现问题,通过家长、师生的共同讨论提炼驱动性问题,根据驱动问题搭建学科脚手架,制订量规,利用假期前、假期中开展项目化学习,“快乐的小菜农”“戌狗大战年兽”“年兽来了,合肥怎么赶走了炮竹”“学校食堂早餐餐具使用的建议”“了解塑料袋的前生今生”等学习项目,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解决为目标,推动学生迁移知识和技能自主、合作、探究,最终收获学习成果。
但是,双线并行的学校课程设计秉承加法原则进行整体设计,既要落实国家课程,又要兼顾校本课程,增加了课程体系的容量,实际上增加了师生的负担,三类课程缺乏内部协调,形成了新的课程壁垒。基于学校课程在整体设计及实施中发现的问题,2017年12月开始,学校课程体系从“双线并行”开始走向“双线并轨”。
转向“双线并轨”的学校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整体设计要解决学生在主要学习领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产生实质性变化、学生仍然在需要考试的课程中分秒必争地进行重复性训练、拓展型或探究型课程的项目化学习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课题改革也从多方面进行尝试。
撬动课堂教学的变革。在日常学科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发现,学生知道了很多知识,但解决不了问题;学生很会吸收知识,但提不出自己的问题;学生有可能学习了很多解题方法,但不会迁移。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是驱动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变革的原动力。根据学校教师的实际,要在课程设计中卷入更多教师参与,将部分学科(语文、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的学科内项目化学习当作是撬动课堂教学变革的支点。
用高阶学习驱动低阶学习。用项目化学习的要素对原来的学习活动进行改造。将“核心知识、关键能力”当作学习的核心,倒推教师对学科知识体系有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和把握,通过高阶的驱动性问题,进行创造、问题解决、系统分析等高阶认知策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深度理解,实现知识的迁移,打通三类课程知识与能力的壁垒。
坚持国家课程的底线思维,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国家课程的本质是基准性、统一性和权威性,承载着经过严格甄选和加工的知识体系,体现着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国家课程经过多年的研磨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学科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架构与逻辑体系,对待国家课程改造应该有“底线思维”。通过审慎的“国家课程校本化”来打通各类课程的壁垒,形成相互衔接、自给自足的生态圈。
双线并轨的学校课程整体设计抓住两条主线:一是基于课程本身的性质,课程标准中的关键能力或概念;二是学生的学习需求。两条主线通过“拓展、补充、融合”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落实,实现双线并轨。具体来说,通过探索基于标准的课堂学习;探索学科内项目化学习;启动学生学科素养测评,探索课程评价的变革以及研究课程;研究课程内容丰富课程资源等方式来构建双线并轨的学校课程体系。
国家课程只有经过校本化才能得以有效地实施,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家课程的教育价值,适应学校与学生的发展。学校应强化学校课程的规划、管理与评价重建。从“双线平行”到“双线并轨”,六小中铁作为一所新学校,学校课程设计、实施的自我迭代从“自我解读”到“基于标准”和“面向真实问题”,努力打通课程之间的壁垒,让学习真正发生。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