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三风一训”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乡村小班额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研究 优化小学语文基础性作业设计思与行
06版:教育家精神知与行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78期  总第241期  2024年09月25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78期  下一期
“三风一训”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4-09-26 10:53

“三风一训”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八小学  李多祥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因此,打造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风一训”,在厚积校园文化底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历史观念,培养坚定文化自信,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工作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传统文化让校训更有内涵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它对师生的行为规范有指导意义,向所有师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田区十八小的校训是“方圆相济,学做真人”。
方圆相济:老子《道德经》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滴水,可方可圆,泽润万物;一个人,能方能圆,方圆相济,便可活得豁达、圆满。
传统文化中的“方圆相济”,发展到新时代的今天,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师生们既要有“方”的态度,遵守法律法规,遵从公序良俗和道德规范,养成规则意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又要有“圆”的意识,善于交流合作、灵活变通,勇于领异标新、创新发展。
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行知先生的经典名言。陶先生的“学做真人”就是要学生们学做有真道德、真知识、真本领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也对“真人”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
 “方圆相济,学做真人”,其中“方圆相济”是“学做真人”的基础和条件,“学做真人”是“方圆相济”的目标和导向。教育师生,只有坚持“方圆相济”,才能成长为时代“真人”。
二、传统文化让校风更具张力
校风是一种精神状态和行为风尚,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对受教育者产生巨大无形影响,并内化为个体的认识态度和行为习惯。田区十八小的校风是“和而不同,合则成体”。
和而不同:《论语》有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与“同”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态度。“和而不同”,倡导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但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注重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合则成体:出自《庄子》,“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合则成体”倡导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凝心聚力,众志成城。
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为“合则成体”赋予了新的意义:其一是德智体美劳五育的融合,形成合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二是家校社育人力量的整合,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传统文化让教风、学风更有导向
教风是教师教学风范、教学风气的综述,学风是学生治学态度、学习精神的集成。田区十八小的教风是“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今天比昨天教得好”;学风是“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今天比昨天学得好”。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今天比昨天教得好;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今天比昨天学得好。”表述虽然朴素,内涵却很隽永,既蕴含《礼记》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思想,又暗潜老子的“为学日益”、曾子的“吾日三省”的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其在校园“三风一训”建设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应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让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蓬勃的生命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