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声:行走的教育路 赵道菱:以仁爱之心 且歌且行
05版:教育家精神知与行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82期  总第247期  2025年02月2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82期  下一期
赵道菱:以仁爱之心 且歌且行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5-02-26 10:11

合肥绿城育华百合幼儿园
赵道菱:以仁爱之心 且歌且行
柔柔春风,唤醒了大地生机;细细春雨,让大自然到处彰显着勃然的绿色生命力。当幼儿教师的这些年,我愈发觉得,我们幼儿老师,就如窗外细润的春雨,总在无声处滋润生命,助力生命成长,从根茎处,给生命输送爱的能量。
爱心似水 平凡中的不平凡
其实,在幼儿园工作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教授讲过:“在幼儿园工作的老师真的很不易。拿着较低的工资,做着琐碎的事情,心系着每一个孩子的喜怒哀乐,照顾孩子们的生活,丰富他们的知识,还要满足不同家长各种各样的要求,这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做到的。”
老师们在幼儿园里做的虽然都是一些小事情,然而,幼儿园里的每一件小事对于幼儿园这个机构和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大事!幼儿园压力也很大,孩子们总是很天真无邪的,幼儿时期任何的伤害都会影响他们一生。
幼儿园每个年级孩子年龄都很小,作为教师,孩子们小便、吃饭到穿衣睡觉,无不需要关怀备至。虽然我们每天都忙得疲惫不堪,可是看到孩子们早上开心入园的笑脸,听他们亲切地叫我“菱菱妈妈”,体贴地为我捶背揉肩时,总会让我从心里溢满爱的收获。
爱心似水,滋润着你我的心田;爱心是金钥匙,能够打开孩子的心灵窗户;爱心更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的典范。在平时的活动中我努力实践着。对天资聪颖的孩子,我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品格;对性格内向的孩子,我用爱心铸成一把钥匙,寻找他们的自信,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在平凡的岗位中,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用爱的责任去工作,寻找自己的职业初心。
童心如歌 平凡中显真情
生活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感动,为善良和美好的人性感动,为高贵的情怀感动,于是便对自己有一分感动着的感动。”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每天都面对天真活泼的孩子,与他们一起快乐地笑、快乐地唱、快乐起舞,总是保持一份童心,何尝不是时时被感动呢?
西瓜是一个外向活泼却又有点调皮的孩子,总是在活动中弄出一些小插曲,于是经常有小朋友来到我面前告状。一次观察植物时,小朋友又来告状了:“菱菱老师,西瓜在摘树叶呢!”我走过去,看到西瓜正拿着树叶给一只死了的小猫当“被子”盖。这一动作立即触到我内心的柔软,于是我走过去,用孩子般的口吻说:“这只小猫好可怜,我们一起把它安葬了吧。”
某天和小朋友闲聊的时候,小宝说等她长大了外婆就老了,变成一朵白云在天上看着她。我一瞬间眼眶湿润,内心不是滋味。我从小也是外婆带大的,外婆和大多数老人一样,总想把最好的给我,已经二十多岁了,在她眼中依旧是小朋友……
乔治是一个心思细腻的小男生,吃完香蕉,他把皮递给我,正当我纳闷的时候,有一个温柔的声音说道:“菱菱老师,这是送你的‘香蕉花’。”彼时,我乐开了花……
偶然的一天,和班级“时尚达人”恩恩小朋友撞了鞋,那段时间,恩恩每天放学都会问:“菱菱老师,明天一起穿勃肯鞋吗……”
热爱追梦 平凡中显责任
成年人的生活总会有挫折,总会有误解,也曾会想到放弃。可是当我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笑脸,听到那一声声亲切的叫声,那些负面情绪很快就会消融。喜欢肖川教授的一句话:“以一颗感恩的心去接纳一切,包容一切,并学会重新去热爱,热爱一切美好和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而使自己变得‘百炼钢成绕指柔’!”
我们班的旺仔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刚来我们班时每天只会用暴力去解决问题,因此每天都有一两个孩子成为受害者。为此我们经常对他进行教育,但收效甚微。有一次,我意外发现旺仔在当值日生的时候最听话,总是第一个来到幼儿园帮助小朋友做这做那,而且也不会去打小朋友,即使发生了矛盾也会来找老师帮助解决。于是我适时表扬了他,没想到以后的一段日子里,他一反常态,再也没有在区域里争抢玩具,也没有在上课时随便下位打扰其他小朋友。渐渐地,对于旺仔我们有了更多表扬,更多拥抱。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少批评,多“赏识”孩子,才能让孩子在快乐中树立自信,懂得做人的道理,这不正是“快乐教育”的真谛吗!
如果说教育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爱就是这幅画的底色;如果说教育是首旋律优美的歌,爱就是这首歌的基调。让我们共同努力,做一名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班级活动


赵道菱与幼儿在一起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