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烟火 情暖蛇年 爱满后备箱 想起儿时打塘鱼 无处不在的成长
08版:春蚕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82期  总第247期  2025年02月2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82期  下一期
想起儿时打塘鱼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5-02-26 10:40

想起儿时打塘鱼
□桐城市孔城镇人民政府宣传办   吴春富
儿时,冬日最热闹的场景莫过于打塘鱼了。
打塘鱼一般在腊月底。快要过年的那几天,年味本来已经浓了,经打塘鱼这么一闹腾,一渲染,年的气氛愈加的浓。
打塘鱼有前奏。腊月二十左右,队长一发话:“打塘鱼了!”村庄欢腾了,社员们奔走相告,孩子们像得了喜糖似的兴奋。水泵迅速地被抬到了塘边,闸刀一送,“哗啦!”“哗啦!”塘水就如孩子们内心的欢乐一样激动地往外涌。
塘鱼的品种,鲢子居多,胖头也不少。鱼苗春季投放,自然养殖,鲜少加食料,鱼靠食浮游生物生存,生长缓慢。这些鱼的生长状态像极了困难年代的孩子。
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心相似,从抽水那天起,村庄里的大人孩子就开始期盼,红花朵在脸上绽放。一年苦到了头,打塘鱼了,有美味吃了。
 接连抽了几天的水,塘乌黑的底子揭了出来,鱼的身形也若隐若现。此时队长又开始发话:“可以捉了!”趁浑水摸鱼,身穿皮衣皮裤的社员鱼贯而下,踩得水面边缘薄冰嘎嘎直响。
 “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说的是南宋时儿童对于社戏的兴奋程度。我小时的乡村,物质生活困苦,文化生活也贫乏,冬日打塘鱼,人们围观欢腾的场面绝不亚于看社戏。整个村庄倾巢出动,塘埂四周围满了人。太阳薄薄地照着,每个人的脸都红彤彤的。妇女们拎着筐、提着捅,叽叽喳喳;儿童们兴奋地在塘埂上跑来跑去,不时地叫嚷着,传递着鼓舞人心的消息:“看!又捉到了一条!”“又捉到了一条!”
塘鱼挤在窄小的空间里蹦跶,把浅浅的水面搅合成乌黑,下水社员浑身被溅满了泥巴,脸上糊得就像泥猴一样。鱼性情虽然温顺,但为了生存与生命这崇高法则,关键时刻,它们在顽强挣扎。
 “看!这条鱼多大!”有社员捉到一条自以为不小的鱼,用双手高高托起。“呵!这鱼是不小!”岸上人齐声喝彩。“不小吧!”捉到此鱼的人像中了头彩似的荣耀。“哟!鱼跑了!跑了!”那人炫耀,鱼很机灵,把握住千载难逢的机会,上下蹦跶,一滑溜,脱离了手掌,重回了水的怀抱。
“怎么还没捉完?”塘边上有一群人急不可耐,来回奔走,不时地呵着气,搓着双手,在热身。这是群“拾荒”的人,想在塘鱼捉起来后拣些小鱼小虾或藏到泥巴里掖着的野鱼,想下水,但慑于队长的威势,又不敢下去。队长菩萨心肠,发善心:“好!就这样!”话干净利落,不让社员继续再捉。话音刚落,“拾荒者”不顾寒冷与污泥,蜂拥而下,收获丰硕,这个摸到了一条鲫鱼,那个捧起了一条乌鱼。
分塘鱼的场景最热闹。带有泥巴的塘鱼被倒在了地上,层层叠叠。天冷的缘故,塘鱼表面结了层薄薄的冰,透明、滑溜。鱼从上层滑下来,被抄起后,码放在上面,又朝相反的方向驰下去。鱼鳞闪着银光,把男女老少的眼点亮。一个中心,无数个圈,密不通风,有伢子往里挤,圈的形状在变化。“往后退!往后退!”队长一边呵斥,一边把社员死命地往外推。
“王奎家!三条!”队长瞅瞅,两条鲢子,一条胖头被扔进了箩筐,王奎家媳妇一脸喜气地往外挤,缝隙很快被填上。“张铁家四条!”提桶递了过去,四条鲢子被队长扔进了桶底,张铁媳妇喜不自胜地出了人群。
 王奎媳妇拎着箩筐,后面跟着全家老小一大帮,“我来拎!”“我来拎!”儿子闺女抢着拎,最后是一个箩筐大家拎,人人乐呵呵。张铁媳妇提着桶,被当家的一把夺过去:“你拎不动!还是我来。”“去去去!谁拎不动?我要过过瘾!”张铁媳妇提着桶就是不让。“哈哈哈!为提个桶,夫妻俩在较劲!”看,国明家的,杨根家的……后面又涌来一大串。
 “张铁家的,我家的刀子快!刚磨的。你剖鱼就用我的刀子。”“那敢情好!”张铁媳妇一脸的感激。“王奎家的,我会剖鱼,三下五除二,等下你家的鱼我给你剖!”“那谢谢你了!我剖鱼就是不利索。”朔风凛冽,腊月底的天气特别的冷,滴水成冰,可乡情在村庄的小路上不断地升温,融化掉生活的寒冰……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