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化融入乡村小学校园环境建设中的应用策略 海读的小学低段每日素材训练 浅谈“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英语会话课中的应用
03版:教育家精神知与行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83期  总第246期  2025年03月2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83期  下一期
浅谈“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英语会话课中的应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5-03-26 14:25

浅谈“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英语会话课中的应用
□肥西县上派镇珍珠路小学  胡孝吟
  肥西县上派学区中心学校  张永胜
“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其核心价值在于推动学生全面、多维度地成长与进步,以满足“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在小学英语会话课中,“教—学—评”一体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技能,提高交际能力。
一、引言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会话课作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其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评”一体化注重在教学活动中紧密结合教学、学习与评价这三个方面,旨在全面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这意味着在小学英语会话课中,教师需要创设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引导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并通过及时、有效的评价来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效,从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不足,最终实现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英语会话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能力与素养有待提高
尽管“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被广泛提倡,但部分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策略等方面可能存在不足,难以有效实施“教—学—评”一体化。他们可能缺乏必要的评价知识和技能,难以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从而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中,评价被认为是其中的核心环节。然而,在小学英语会话课中,评价体系往往不够完善。一方面,评价内容可能过于单一,主要侧重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思维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另一方面,评价方式也可能缺乏多样性,过度依赖教师的主观评价,缺乏学生自评、互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全面。
(三)学生参与度不高
在小学英语会话课中,学生的参与度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学生可能缺乏参与会话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可能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影响“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效果。
三、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具体策略
(一)明确“教—学—评”一体化理念
首先,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和意义,明确其在小学英语会话课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应树立“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理念,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推动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其次,教师应当持续地革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确立起以学生为主体、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发展需求,并且应当着重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
(二)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明确评价目标,评价目标应聚焦于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包括语音语调、词汇运用、语法准确性、交流流畅度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等方面。同时,评价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学习进步等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测验成绩等多方面信息,给予综合性的评价。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评价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口头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这些评价方式能够更全方位地展示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且能够激励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积极性。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游戏互动、故事讲述等。创设接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情境,使学生们能够在这些情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些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提供实际运用英语的机会。
在小学英语会话课中,“教—学—评”一体化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生动、互动的学习环境。通过真实的语言情境和丰富的交际任务,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会话活动中来。通过运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来进行实际的交流沟通,可以有效地提高和增强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也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备注:本文系安徽省教研课题“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英语会话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为JK23107。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