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纵横 汉字要美,更要实用 调整是比较谨慎与合理的 汉字整形的代价 孙海珍:要全面认识《通用规范汉字表》 关注
01版:今日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2期  总第234期  2009年09月02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期  下一期
调整是比较谨慎与合理的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安徽 时兵 日期:2009-09-02 00:00

        近来,关于汉字的交锋一波接着一波,先有简繁体之争,再有教育部公布《通用汉字规范表》(征求意见稿)。对此,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并就其中部分内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包括“恢复个别繁体字及少数异体字”、“微调少数汉字字形”等。
        个人认为,这次有关汉字字量与字形的调整是比较谨慎与合理的。譬如“二级字表”中恢复使用的“剋、袷、皙、慄、瞋、噘、蹚”等字,原先是作繁体或异体字来处理的,因为它们确实与“克、夹、晰、栗、嗔、撅、趟”在使用上有纠结,这些都是有历史文献作为依据的。现在把它们“复活”,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字形理据方面考虑,“噘嘴”总比“撅嘴”要更合理些。从尊重历史文化方面考虑,在《汉语大词典》中“袷袢”的意思是“维吾尔、塔吉克等民族所穿的外衣”,如果写成“夹袢”就有些不伦不类。这次所恢复使用的51个异体字,大多是姓氏人名。现在“董同龢”(著名音韵学家)再也不需要改作“董同和”了。
        从繁简对应关系上考虑,“一简对多繁”是迄今为止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这次恢复6个繁体字,可算是一种尝试;不过从汉字字形系统以及使用频率等方面综合来看,这6个“入选者”的必要性与迫切性还有待进一步论证。
        最后对那些主张全面恢复繁体的人士说一句,这次恢复6个繁体字的小举措并不具有风向标意义,因为在目前整个政治经济大背景下,繁体字的恢复使用将不会有太大的空间。
        (时兵,博士,安徽大学副教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