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质疑吗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度”的把握 让学生自由舞蹈 用数学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
05版:课改在线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2期  总第234期  2009年09月02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期  下一期
你会质疑吗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合肥市长江路第二小学 聂志群 日期:2009-09-02 00:00

        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这是学生获得知识,丰富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质疑、释疑作为一种能力,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引导。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气氛,让学生能够自由探索,敢于质疑问难。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抛弃传统的观念,敢于向教师质疑,向权威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认真听取,鼓励为主。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及时表扬。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班级里洋溢着浓厚的求知气氛,学生的思维极为活跃,逐步做到了敢于质疑,乐于质疑。
        二、点拨引导,教学生善于质疑
        从“敢问”到“善问”,要有一个培养和提高的过程。我们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引导。质疑的思路常用的有解释性提问,一般用于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还有分析式提问,如学习《白杨》一课,学生提出“作者为什么写白杨”这样的问题,要求回答理由或原因。同时,教师将“筛选”、“优化”、“组合”问题的过程方法告诉学生,将评估的意识渗透其间。
        三、研读讨论,引导学生学会释疑
        引导学生优化组合问题后,是由教师包办代替、逐一解答,还是由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斯宾塞指出: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当多些。因此,教师只要把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给学生即可。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形成自学能力。
        教学中,我针对学生围绕教学核心发现的疑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揣摩语言。在学生阅读自学过程中,引导他们查阅相关的书籍、资料;安排多种形式,让学生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启发;再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进一步研读思考、潜心会文、体会蕴涵。对于问题的解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倡一问多答,允许存大同、求小异。这样使学生的个性化语言得到发展,发展思维得到训练,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学贵有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然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因为创造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有疑则思,有思则进,学和思是辩证统一的。总而言之,会问会答是一个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素质。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质疑、释疑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思维是十分必要的。“善于质疑,研读释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