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对策 催开学生心灵的美育之花 规范办学 自我学习管理 让阅读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06版: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2期  总第234期  2009年09月02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期  下一期
浅谈农村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对策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宿松县下仓镇东洪中学 叶培珍王龄昌 日期:2009-09-02 00:00

        后进生转化工作是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一项主要任务,在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改革中,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一、学困生的界定
        “学困生”,过去又称“差生”、“后进生”。对于“学困生”的界定,专家学者们认为,学困生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体质等要素及其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或“医疗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 
        二、农村中学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分析
        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 部分学生“双差”的原因往往与家庭因素相关。有些家长对子女管理方法上存在严重缺陷,同时受家庭本身经济、家庭氛围不和谐等因素的影响。
        2. 后进生的发光点往往被优秀学生的光环掩盖。
        3. “后进生”普遍具有自卑心理和行为习惯难以矫正的特点。
        4. 老师教育失当,造成后进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有些学校因对升学率的重视而忽略了对学困生的管理和帮助。
        5. 青少年缺乏社会经验,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差,使他们在不良因素的影响下,不思学习,荒废学业。 
        综上所述,后进生所受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要教育、转化他们,须遵循教育的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农村中学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1. 学校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我们除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和法制教育等正面教育外,针对学生思想的复杂性,还要采取下列方法进行教育。
        (1) 运用沟通方法,感化后进生。对待后进生,教师要关心、相信他们,对他们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乐于接受教育。
        (2) 以激励手段,促进后进生转化。班员拉曾说:“主体丧失了自信心,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力量。”根据这点,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后进生实施鼓励性评价,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3) 运用弹性教育法,使后进生逐步转化。弹性教育法又叫缓冲法,即在教育学生的方法上要有弹性。它和严格要求看来相悖,实际上却是相辅相成的。对学困生应抱有积极的期待心理,相信他们也有长处和闪光点。
        2. 家庭教育,标本要兼顾。家庭教育既是启蒙教育,又是终生教育。为提高家教的成效,必须提高家长的素养。要使困难孩子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得到彻底的改变,还需要有规律、有制度的家庭生活。
        总之,转化学困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转化学困生,只有学校、 家庭携起手来,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