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复习最有效 课外的世界同样精彩 贴近生活的历史 教学课件——返璞归真方是金
08版:学科拾贝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2期  总第248期  2009年09月02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期  下一期
课外的世界同样精彩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安庆市大观区德宽路第二小学 张杰 日期:2009-09-02 00:00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创造素质的培养愈加重要。创造力的培养促进人的立体意识的增强,个性特长的发展,会更好的促进人格的完善。多年来,众多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课堂教学方面不断探索,把语文教学的视野由课堂引向课外,引向社会,形成一个由课堂教学向课外、校外延伸的教学网络。
        “课内长骨,课外长肉”,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应该在课外活动中得到运用和发展。现将自己在语文课外活动课中的一些具体尝试和体会做一小结。
        第一,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积极组织各类活动。办班级手抄报、组织语文知识竞赛、朗读比赛等活动,使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大大增强。在学习综合性单元前,我提议学生课外自由组成兴趣小组,去搜集感兴趣的诗。小组内分工进行制定计划,诗集排版,封面设计,重点推荐等工作,然后在课堂上展示,介绍,回答学生提问。在单元学习后,进行古诗配乐朗诵及自创诗的朗诵活动。在活动实施中,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强,各尽所能,积极克服困难,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丰富了知识储备,也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注重课外阅读。读书是学生获取间接知识经验的主要途径,所以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就成了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在备课中渗透指导阅读方法和推荐阅读书目的内容很重要。在学习《鲁滨孙漂流记》(节选)时,我鼓励学生们去读原著,谈情节;学习《汤姆索亚历险记》时,建议学生去读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学完本单元,向学生推荐了其他世界名著,指导长篇小说的快读方法。学生从中尝到了读书的乐趣,一批喜欢文学的学生组成了几个小书社,在教室的后墙上贴了可供大家借阅的书目,供同学们免费借阅。“每周一文”的阅读课也在这种环境下产生,阅读课上,学生尽情地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文学书目。此外,每个月还进行一次“好书推荐会”,这样的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阅读的兴趣。
        第三,把语文课外活动向社会拓展。语文是一个工具性社会性的学科,学生需要“见之于目,思之于心,写之于手”。我鼓励他们进行课外社会调查,开展“今天我播报”活动,一周有三次利用课前三分钟,播报对自己小事的所闻、所感或者对一些国家大事的了解。这样学生渐渐变成了生活的有心人,更细致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不仅积累了习作的素材,也形成了更加独特新颖的视角,锻炼创造性发散思维。
        实践证明,学生们的潜能是无限的,但潜质有时需要发掘锻炼才能更好地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能力,总是在实践中锻炼。”语文教师要抓住机遇,不断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仅靠课堂书本知识教学来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课外活动的开展会给孩子们带来更加深刻绚烂的体验。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