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进校园的地方课程开发与研究
02版:教改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56期  总第234期  2017年11月01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56期  下一期
戏曲进校园的地方课程开发与研究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17-11-17 08:43

课题之窗
戏曲进校园的地方课程开发与研究
课题编号:HJG17007
课题类别:市级一般课题
课题负责人:王纯
工作单位:庐江县城关小学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推动其走进校园也是在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家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全面普及推广传统戏曲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中小学校的传播和普及,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为落实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文件,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加大戏曲普及和宣传,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鼓励学校建设戏曲社团和兴趣小组,鼓励中小学与本地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合作开展校园戏曲普及活动。
因此,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整合学校与社会资源,开发校园戏曲课程,普及推广传统戏曲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的传播和普及,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进一步丰富学校的基础教育课程。
研究意义  艺术课程改革的需要。庐江县隶属于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自古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是个文化教育大县,对艺术教育特别重视,除了各中小学设立艺术社团和艺术兴趣小组以外,社会上还设立数所艺术学校等艺术培训机构。但基本所有学校对校园戏曲课程开发及实践研究还不够到位。因此,开发适合庐江县教学的校园戏曲课程,成立一支校园戏曲教育教学骨干队伍,长期进行校园戏曲教育教学研究,成为庐江县艺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庐江县所有小学艺术课程只开设国家规定的“音乐课”,使用的教材是统一的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艺术课程和教材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在戏曲进校园大力推进的今天,编写独具特色的校园戏曲校本教材,开发校园戏曲校本课程,进行戏曲进校园教学实践与研究,成为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方向。
◆课题研究现状和实施意见
研究现状  戏曲是中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在世界表演艺术体系中独树一帜。中国是世界上戏剧品种最多的国家,据《中国戏曲志》的统计,中国历史上曾经拥有394个戏曲剧种。2004年,据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全国剧种剧团现状调查》,现存戏曲剧种还有270多种。改革开放之初,国门打开,外来文化强烈冲击我国的传统文化,使一些优秀文化——地方戏曲受到冲击,难以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部分戏曲生存空间日渐萎缩。如地方戏曲——庐剧,30年前还有很多剧团,演出也很红火,大人小孩都能唱,但是后来被电影、电视打得毫无招架之力,庐剧艺术生存空间逐步变小,现在这些庐剧团全部解体。
戏曲传唱对象严重老年化。戏曲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产品,这么多年来一直延续并得到发展,说明它适合中国国情。但是,戏曲传唱对象只局限于年纪大的观众,一些青少年不爱听戏曲、唱戏曲,甚至一些学生没有接触过戏曲。
师资力量薄弱。学校缺乏专业戏曲人才,音乐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戏曲专业训练,教师师资缺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
实施意见  针对以上情况,本课题研究着眼于以下几点实施意见。
研究与传承庐江民间艺术。创造条件,促使戏曲走进校园、走入课堂。学校成立庐剧、黄梅戏社团,建立戏曲艺术传承、保护、研究的骨干队伍,促进戏曲艺术的研究与传承。
进行校园戏曲课程开发。将庐剧、黄梅戏引入校本课程,编辑校本教材,进行校园戏曲地方课程开发。从而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同时使我们民族多样性的文化得以延续。
加强师资培训,打造校园戏曲教学团队。聘请校外戏曲专家担任学校兼职戏曲教师,同时挑选一批喜爱戏曲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打造一支校园戏曲教学骨干团队,满足学生学习戏曲的需求。
利用戏曲进校园活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扩大戏曲在广大学生中的影响力,提升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如果戏曲艺术有了青少年学生这样的传承者和弘扬者,那么我国优秀的传统戏曲文化瑰宝必然会走出日趋衰落的危机,从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教育得以可持续发展。
◆课题核心概念和界定
戏曲进校园  2016年4月,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将加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倡导将戏曲艺术引进校园,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广大少年儿童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主动加以传承和弘扬。
地方课程开发  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往,我国中小学执行国家统一的课程方案,使用单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课程的统一性过强,多样性和选择性很差,不适应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各学校发展不平衡的国情,也不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同需求。特别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和城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区域间的不平衡性更为突出。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开发和建设具有地方特点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建立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的、富有灵活性和选择性的中小学课程体系,是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课题界定  本课题研究主旨开发校园戏曲课程,将地方戏曲(庐剧、黄梅戏)引进校园,利用戏曲艺术资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促使戏曲艺术走进校园、走入课堂,建立戏曲艺术传承、保护、研究的骨干队伍,促进戏曲艺术的研究与传承;利用地方戏曲艺术资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让课题组研究课与校本课程有效结合,并将研究课程纳入到常规课程之中;发展小学生多元智能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利用地方戏曲艺术资源促进艺术教育发展。
研究内容  搜集整理适合小学生演唱的庐剧,开设庐剧实践课、研究课,开展庐剧社团活动;搜集整理适合小学生演唱的黄梅戏,开设黄梅戏实践课、研究课,开展黄梅戏社团活动;编辑校园庐剧、校园黄梅戏校本教材,开发推广校园庐剧、校园黄梅戏课程。


◆课题研究方法和预期成果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收集开展戏曲进校园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和经验性资料,使课题研究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借鉴背景上。
调查研究法:调查庐江县地方戏曲的发展现状及戏曲进校园现状,进行实地考察,撰写调查报告。
行动研究法: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年龄段开设不同内容、形式的地方戏曲课程,在此基础上进行研讨和反思,验证所确定的戏曲课程内容和形式系列的趣味性、科学性、可行性、实效性。
经验总结法: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小学校园戏曲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的可操作方案,总结出课题实验的主要经验,及时推广运用。
预期成果  课例研究:开设“戏曲进校园”实践课、公开课、研讨课,举行“戏曲进校园的地方课程开发”专题讲座,汇编教学案例专辑。
编写校本教材:整理研究资料,编辑校本教材。
举办展演、比赛活动:组织专场戏曲进校园展演、戏曲比赛活动,展示研究成果(照片、光盘)。
撰写结题报告:组织研讨活动,形成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编辑成果展示册。
(本组稿件由苏锐、郑晓娣整理)   

 

课题链接
庐江县城关小学,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创办于1918年。因时代变迁,学校先后多次易名:庐江县第一女子完全小学(1918年),庐江师范附属小学(1959年春)、庐江中学小学部(1959年秋),1963年春更名为“庐江县城关小学”,同年,被六安行署确定为重点小学。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奋斗和努力下,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先后新建教学办公大楼一栋,老师宿舍楼一栋,综合楼一栋,校园内建起了六个大花坛,布置了新橱窗及艺术长廊,建起了精美的人物塑像、艺术雕塑。当前的校园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拥有大、小体育场各一个,多功能厅及阶梯教室各1个,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制作室、音乐室、舞蹈房、体操房、展室、心理咨询室、少先队活动室、校报室等各室齐全,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园、乐园,是一所名副其实的花园学校。
多年来,学校一直全面开展创新教育,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依法从教,坚持以“走特色化之路,办示范学校”为目标,实施名师兴校、教科研兴校发展战略。学校教科研风气浓厚,进行了一个国家级课题、两个省级课题及多个县级课题研究。有多位教师的180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 、县获奖,有300多篇文章发表在各级报刊上,有300多位学生的作品在国家、省、市、县各种竞赛中获奖。

 

协同资讯
“徽风皖韵”走进合师院
□苏  锐
近日,记者从合肥师范学院了解到,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共同主办的“校园大舞台——徽风皖韵进高校”活动在该校锦绣校区音乐厅隆重举行,来自安徽省黄梅剧院的近20名艺术家为合肥师范学院的师生带来了《天仙配》《海滩别》《戏牡丹》等经典黄梅戏剧目演出。该校党委书记徐成钢、纪委书记汤增产,宣传部、团委负责人与近400名师生共同观看了演出。
演出在优美婉转的唱腔中拉开帷幕。国家二级演员张小威和优秀青年演员赵丽演唱了经典黄梅戏曲目《对花》和《海滩别》,字正腔圆的唱功、精神饱满的状态与生动形象的剧情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黄梅戏传统小戏《戏牡丹》,剧中白牡丹的智慧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现代剧《选择》讲述了农村出身的兄妹,在母亲生大病急需巨款的情况下,在饭馆打工的妹妹发现客人丢失很多钱,兄妹二人内心挣扎,最终选择将钱物归原主的故事。主持人、省黄梅戏剧院国家二级演员姚恩为观众带来了精彩曲目《三个媒人》。最后,袁媛、周珊、张立表演了《天仙配》经典剧目《路遇》。
演出持续近2个小时,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整场戏高潮迭起、精彩不断,演员们精湛的技艺让师生们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为师生献上了经典文化大餐,也向大家弘扬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学们纷纷表示,演出是一堂生动的艺术表演与品德教育课,也近距离地感受到黄梅戏的艺术魅力,更加深刻地、直观地感受到了安徽地方戏曲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艺术修养。在本次演出活动中,校团委首次使用了第二课堂成绩单(PU)系统进行了学生观众招募,演出现场进行二维码扫描签到,所有座位短时间一扫而空,展现了青年学子对传统文化的极大热情。
据悉,“校园大舞台——徽风皖韵进高校”活动旨在通过为全省高校师生倾情奉献具有安徽特色的文化演出,充分展示安徽特色的文化发展成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播和普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