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教育实验 创设小学美术高效课堂 让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闪光 快乐识字 静听花开——浅析低年级识字教学 让音乐与语文教学浪漫邂逅
06版:学科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65期  总第248期  2018年04月04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65期  下一期
让音乐与语文教学浪漫邂逅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天长市城南小学 劳颜芳 日期:2018-04-11 14:10

学科一见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一、音乐导入,高山流水遇知音
孔子在《乐记》中有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即音乐的起源是人的心灵受到外物的刺激,而以声音表现出来。一首合适的音乐导入语文课堂,让学生对文本初相识就能产生情感,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记得在教学《孔子游春》时,课前我播放了古筝曲《一帘幽梦》,梦幻而又明朗的音乐倾泻于整个课堂,学生们都感觉一缕春风拂面般的温暖,课堂氛围顿时轻快而宽松。有学生甚至说:“老师,我听到这个曲子,感觉要去春游了。”我顺势带着学生走进文本,领略了文中描写的春景之美,那春风习习、桃红柳绿的一幕伴随着少年春游梦想深深印在了学生们的心间。
低中年级的学生,要让他们喜欢上阅读,就要让文本走进他们的心里。如:教学《哪吒闹海》时,课前我播放了《哪吒传奇》的主题曲《小英雄哪吒》,当铿锵而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学生们立刻跟着唱起来。里面有句歌词是:“上天下海本事大,三头六臂现威力,千征百战斗魔法……”我即时导入:“我们赶快去读读课文,看看小哪吒究竟有多大的本事?凭什么本事去闹海的呢?”学生们一个个兴致高昂,读得是津津有味。当然,播放这些音乐是为了让学生们带着更大的热情去阅读文本,在初相识便能产生“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感,而作为教者,又不必用过多的言语去装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应是每个语文教师的执着追求。
二、音乐渲染,阳关三叠感情怀
把音乐与表情达意丰富的语文教学有机地融合,在实施愉快教学、培养学生素质方面,将会收到意外惊喜。
音乐走心,感悟文本。讲到音乐与语文,总会想起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无论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在中国音乐史上,都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走心的音乐,不仅能帮助学生感悟文本,更让学生深深爱上语文。
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时,在引导学生说出“这还是一座家园”时,配上吟唱曲子《天空之城》,淡淡的哀伤游走在课堂,结合萧红的飘零身世,《呼兰河传》的拓展阅读顺势布置,让学生对阅读充满了神往,这正是我们所要看到的效果。我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时,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震动了学生们的心灵。他们对谈迁的曲折命运感同身受,紧接着问“他夜难安寝,想的是什么?茶饭不思,思的又是什么?”学生们便争相回答。后面的教学环环相扣,谈迁有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一中心牢牢扎根于他们心中。
语文课堂,除了靠理解去感悟文本,还可通过朗读获得独特的体验。如:“阳关三叠”般对文章中心进行迭唱,质朴而富有激情。有了音乐的相随,朗读也不会显得单调而枯燥,自然也就有了最真切的感受。让学生们知道曾经的唐诗、宋词、元曲都是可直接唱出来的,音乐与文学是不可分割的。
课内朗读需要音乐,课外朗读更是少不了音乐。六一儿童节,我班的诗歌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配以一首小提琴版的《我的祖国》,再次震撼全场。好多学生在听过一遍后仍能记得里面的一些句子,真是“诗为乐之魂,乐为歌之翼”。
“文学就是语言化的音乐,音乐就是音符化的文学”,文学中的妙处可借音乐得到渲染,文学中的意境可在音乐中得到升华。徜徉于音乐中的语文课堂定会荡起美丽的涟漪。虽然我们不要求学生们都成为书法家,但千年书法的传承需要靠我们。音乐与书法,两者紧密结合,方能更好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素养。
三、音乐延伸,渔舟唱晚留余韵
音乐,使语文教学变得“美”了,“有韵”了,“活”了,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笔者同事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在感悟了文本,让学生们结合自身说感受时,播放了阎维文的《母亲》。一个学生说:“我觉得自己很不懂事,平时没能为妈妈分担家务,还经常提出过分的要求”。在音乐的感染下,学生说到后来是泣不成声,感动了在座的所有教师。
正是在音乐中,师生与文本间的情感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整堂课结束了,依然是余音绕梁。如能长期用于语文课堂,能使学生的艺术修养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美的境界,提高创作能力。
但,我们不能将语文课上成音乐课,毕竟音乐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在语文课中运用音乐应结合课文和歌曲的内涵,对教材的思想内容和乐曲的思想内容有准确深入的理解,将二者有机融合,才能显示出两者结合的威力,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但愿在音乐的烘托之中,语文在学生们心中留下“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情怀。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