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建设一直在路上——庐江县庐城镇中心学校办学纪实 品质建设一直在路上——庐江县庐城镇中心学校办学纪实 辛勤耕耘 默默奉献——记阜南县第一小学教师卢志银
02版:教育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54期  总第241期  2017年09月1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54期  下一期
品质建设一直在路上——庐江县庐城镇中心学校办学纪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17-09-13 14:18

品质建设一直在路上
——庐江县庐城镇中心学校办学纪实
简介   庐江县庐城镇中心学校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精心提炼、固化学校核心文化。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不断提升品位”的总体思路,着力打造全景式、有品位、有个性、有内涵的学校文化。按照高标准,建设美丽的花园、温馨的家园、宁静的学园、留恋的校园,全面实现校内外环境让人耳目一新,室内外装饰让人眼前一亮,师生言行举止让人佩服有加,园区标识让人过目不忘。
 郑晓娣  李娅妮
  实习生  李  夏
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为不同学段的莘莘学子提供有品质的教育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育人永远不变的追求,同时也是庐江县庐城镇中心学校的办学宗旨。


清除隐患风险点  凸显管控制高点
记者一行来到庐江县庐城镇中心学校,并通过采访该校的余韶华校长了解到,学校通过召开专门会议、制发实施文件、出台配套规程、完善应急预案、开展系列活动、组织专门督查、严格跟踪问效等形式,尽最大努力确保学校一切设施设备、规章制度都始终处于常态、高效运行之中,确保校园安全“竖向到底无盲区、横向到边无缝隙、全程监管不断档”。并通过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做到安全工作“天天有人问、处处有人查、事事有人管”。
与此同时,严格执行门卫验证登记、保安着装持械上岗、教师定岗挂牌巡查制度;严格执行实验室危化药品、食堂卫生索票留样、缺课学生追踪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每节课一分钟安全提醒、“一月一主题”安全教育制度;坚持做好防病、防毒、防侵害,防拐、防撞、防溺水,防火、防堵、防欺凌等“九防”工作,努力实现“校园安全无事故,在校学生零伤亡”的既定目标。
余校长指出,要赋予校规“校宪”地位,推进精细化管理、尝试“管办评”分离等。将学校综合考评、常规工作督查、阶段任务督办、师德师风考核、公众投诉调查和违纪违规调查一律交由督学责任区全权负责,赋予督学责任区充分的自由裁量权,尝试“管、办、评”的实质性分离。
填补校本空白点  严控学业临界点
学校规划特色路径,要求每一所学校逐步实现“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余韶华校长向我们展示了该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好孩子、好习惯》《晨晓艺韵》《墨香雅韵》《经典诵读》,并指出,要以新优质学校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综合实践、研学旅行和社团活动课程化。结合学校优势、本土资源、人文历史、非物质文化、学生特点和教师特长,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还坚持画好“警戒线”,实行“四个统一”,即全镇中小学统一作息时间、课程设置等等,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创新工作机制,实行作息限时、作业限量,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控制班额、控辍保学,全面规范管理和教学,让“两限”“两开”“三规范”“三禁止”等教育政令真正落地生根。
生发素质增长点  集成资源共享点
余韶华校长向记者一行介绍了学校特色的“1239计划”,即要求学生习惯“一声问候”,做到“两个轻声”,保持“三个整洁”,养成“九个自觉”。余校长同时指出学校设立文明示范岗、推进体艺“2+1”等。这些举措的实施保障了素质教育结出累累硕果:全镇中小学多次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教师受到省部级以上嘉奖;学生537人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其中省部级以上 23人次、市级186人次、县级 328人次。
实施“城区教育资源倍增计划”、用好“三通两平台”,实现了学校的全面升级,“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现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适时在线互动。在线课堂“一拖三”,很好地解决了农村偏远教学点音乐、美术等学科师资力量短缺问题。
寻求家校共同点  张扬个性闪光点
在余韶华校长的带领下,该校通过组建家校合作委员会、设立学校开放日和领导接待日、召开年度“表彰会”、高树“英雄榜”等形式来不断改进师德师风、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方式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呈现方式,做到“批评人用电话、表扬人用喇叭”,不断激发师生成长的正能量。
学校通过开展岗位大比武、培养名师“领头羊”、站到教改最前沿等活动,主动邀请专家、学者、名师到校讲学,让基层教师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最好的继续教育和专业研修。除了“请进来”,还有“走出去”,该校老师们成群结队一批一批走出去,走到教育教改的最前沿,去听专家报告、看名师上课,与专家、学者、名师、大咖面对面、零距离,吸取成长的必需养分,收藏成长的“独家秘方”。外出教师返校后上复制课、做专题报告,课件、讲稿、视频第一时间上传校园网,真正做到“一人外出受训,全校师生受益”。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