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引导自学”有效教学科普童话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实效性 “活起来”的数学课堂 精彩 源于关注
05版: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54期  总第234期  2017年09月1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54期  下一期
精彩 源于关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17-09-13 14:27

□霍邱县城关逸夫小学  吴庆焱
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看似一片和谐,但在这种热闹的背后,也明显地看到权利控制的阴影。繁华落尽见真淳,教师努力让知识之根在学生心田不断生长繁茂的同时,还要关注教法之根,因为真正的精彩必然源于关注。
一、未雨绸缪——关注学情
苏教版六年级《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文,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很容易进入情境。在课的开头,我创设了“水手在大海上航行”的情境,带领学生在文字中发现“星星”这种文字的神奇。
师:准备好了吗?我们这就起航,去探索知识的广阔海洋吧。不过——茫茫大海,没有方向可实在危险,漫漫黑夜,又如何明辨方向?不着急,有经验的水手一点也不怕,他抬头望望天空,伸手一指,大声说道:那就是北方!想知道为什么吗?赶快读读课文第二段。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知道在古代,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星星写成的天书。
生2:他们朝天张望,在许多由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会找到北极星。
通过情境设置,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能感受科普的文学性,学起来自然兴趣盎然。
二、因材施教——关注差异
在与学生一起学习“星星”、“云”这两种“天书”后,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地书”中的石灰石、花岗石。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天书”上的两种文字,细细读书,不仅明白了这些文字的含义,还体会到大自然的文字的神奇之处。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学习“地书”上的文字,边读边圈画重点词句,读懂这些文字的含义和自己体会到的神奇之处。
师:说说你的收获。
生1:我知道石灰石也是大自然的文字。
生2:森林里发现花岗石,告诉我们冰川是神奇的搬运工。
生3:还告诉我们森林是后来长起来的。
师:这真是一块神奇的石头,你还知道哪些神奇的石头?
生4:还有陨石、化石、钻石等。
教师在教学中学会关注差异,让能力较差的同学能对文本进行以认读为起点的理解性阅读;让能捕捉信息获得整体感知的同学做到以质疑为核心的研究性阅读。长此以往,必然能让学生咀嚼到语言的精华,品尝到精神的甘露。
三、旁敲侧击——关注发现
“学非问不明”。在教学时,我旁敲侧击,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发现。
师: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哪位同学能发现小问题,哪个能发现大问题,如果谁提出的问题连老师都回答不了,那我就拜他为师。
生1:大自然的文字一定很多,还有哪些大自然的文字呢?
生2:老师,怎样才能认识那么多大自然的文字呢?
师:这两位同学真会读书,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下面请你们对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生3:蚂蚁也是大自然的文字,因为蚂蚁忙搬家,将有大雨下。
……
师:你们真是作者伊林的知己啊,也是大自然的知己。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学好问、亲自实践,就能读懂大自然的文字。
在关注的氛围下学习,师生的教学活动才是“真教育”,才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那一颗颗闪耀人性的善心,在被唤醒、被启迪的过程中,生命得到了润泽与生长,教学需要关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