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润人心 教育改革促发展
10版:教育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81期  总第233期  2019年04月29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81期  下一期
教育改革促发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19-04-29 08:56

——郎溪县第三小学教育集团“121”工程研究纪实
□饶卫亮  鲁  俊  韩如意
我国教育集团的发展经历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初创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的蓬勃发展期,21世纪初至今的反思创新期。集团化办学的实施适应义务教育的发展,它创新了办学形式,均衡了区域间的教育资源及发展,义务教育名校集团化办学成为教育集团研究的新动向。随着郎溪县教育改革初步试行,2018年8月,郎溪县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成立,通过结对帮扶、试点“121”班级管理及教育质量同步提升计划等举措,其教育迎来新的发展。
形成结对帮扶  教育资源共享
郎溪县第三小学教育集团,由城区学校第三小学及农村学校涛城中心小学、幸福中心小学、东夏中心小学组成。农村学生上城区公办学校不符合入学条件,上城区私立学校成本太高,而家长想让孩子享受城区教育资源的愿望有增无减。随着郎溪县无校籍改革的稳步推进,教育改革初步试行,集团化办学应运而生。为缓解品牌学校优质师资输出导致对学校造成的影响,均衡教育资源,解决优质学校资源稀释的问题,推动集团化办学,第三小学教育集团在教师管理中心的帮助与指导下,尝试试点“121”班级管理及教育质量同步提升计划(后称“121”工程),在2019年2月底正式启动,确定试点学校、试点班级。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成员校幸福中心小学三年级(只有一个班级)与第三小学三(4)班、幸福中心小学五年级(只有一个班级)与第三小学五(5)班确定为结对帮扶实验班级。结对班级同年级的班主任、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确定结对互助关系,明确互助方式及目标。农村学校的教师相对来说年龄偏大,教育理念稍显滞后,信息化水平稍显低,但是农村学校的教师教龄长教学经验丰富。在“121”工程启动后,通过“一对一”结对教师的班级管理及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一定程度上提升农村学校教师的业务素养。例如:由优质学校的教师将班级管理理念、方式、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用PPT、培优补差方式方法等与农村学校教师共享,农村学校教师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教育智慧与优质学校的教师分享。以此为试点,逐步辐射,以达到本部与成员实验校之间的深度融合,充分调动、挖掘、释放集团化办学的优势。
“一对一”教研同行  教师共成长
在集团化办学大环境的教研要求下,对于试点班级及试点班级的教师试行“一对一”教研同行。所谓教研同行暨本部试点班级的所有常规活动、教研活动、常规要求、教研要求均需同步。具体为同学科教师的集体备课,每个单元确定主备人,集体研讨达成共识,形成优质教学设计,一定程度上带动农村学校的教师备课素养,提升备课质量;一个学期一节优质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中老年教师的示范课,鼓励常态课呈现,一定程度上促进和激励了农村教师钻研教研、发挥余热;由集团学校及成员学校同学科教师阶段性的常规推门听课,确定时间节点,在集团学校的安排下统一进行,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课堂教学;一学期共读一本书,划定必读章节,每个月参与读书分享,优质学校将终身学习的理念逐步渗透到农村学校。在“121”工程的浸润下,农村成员学校同学科的教师业务素养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信息化水平稍低也是农村学校教师的一大特点,鉴于此,集团优质学校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及农村学校教师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对农村成员学校的教师进行信息化培训,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赛事活动。例如:根据目前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要求,对农村成员学校教师进行微课制作培训,互动课堂培训等等。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村成员学校的信息化水平,以更好地用于教育教学,让学生们享受较为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对一”在线课堂  城区教学同步
在信息装备及网络允许的情况下,开通“一对一”在线课堂,让农村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直接与优质学校的学生同步课堂学习、互动、成长。这是常规课堂教学上的一种突破,在现有的硬件和软件更新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实现。在线课堂的开通,对优质学校教师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也让农村成员学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能力上得到一定的提升,更是让农村的学生直接享受了城区优质的课堂教学。
集团的“121”工程不是新生却胜似新生。不是新生,因为它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推行的;新生,因为它通过“一对一”班级管理精准帮扶的方式不断提升班级管理模式、扩大辐射、挖掘内涵,将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班级管理模式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步提升作为集团化办学的创新点。学校希望借此均衡教育资源,解决优质学校资源稀释的问题,推动集团化办学,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步发展、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