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动之手触摸科学之光 革命文化融入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应用研究
04版:教育家精神知与行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84期  总第247期  2025年04月2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84期  下一期
以劳动之手触摸科学之光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5-04-23 13:54

以劳动之手触摸科学之光
——全椒县江海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案例
□张  玲  宇伶莉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如何打破传统学科界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融合多学科知识成为教育创新的重要方向。全椒县江海小学百草园项目应运而生,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亲近自然、探索科学与体验劳动相结合的平台,使学生走出教室,在真实的种植场景中感受植物生长的奇妙过程,领悟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同时培养劳动技能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江海小学“百草园”劳动实践基地占地1.5亩,向全校师生征集设计方案,最终确立了以蓝天白云作为墙面底色,接近自然;划分了四个区域,分别为瓜果蔬菜种植区、中草药种植区、花卉种植区和景观欣赏区。该园地有效地与科学教育紧密结合,栽种瓜果蔬菜等简单易得的作物,以及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花卉、盆景等。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创设育苗——栽种——养护——收获各阶段的探究课程。
项目准备阶段
场地规划与整理 教师带领学生对校园内选定的百草园区域进行实地勘察,根据地形、光照、水源等条件,划分出不同的种植区域,如喜阳植物区、喜阴植物区、水生植物区等。组织学生清理场地内的杂草、石块等杂物,对土壤进行初步的松土和平整,为后续种植做好准备。
知识储备与材料准备 在科学课程中,教师系统地向学生介绍百草园中计划种植的药用植物知识,同时,讲解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科学知识,根据种植计划,采购所需的药用植物种子、幼苗、肥料、农具(如锄头、铲子等)以及防护用品(如手套、遮阳帽等)。
种植实践阶段
播种与育苗 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当地的气候条件,教师指导学生确定合适的播种时间。在播种过程中,学生学习掌握不同种子的播种深度、间距等技术要点。他们学习调配育苗土,控制育苗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观察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情况,并适时进行移栽。
浇水 学生根据植物的需水特性和天气情况,定期为植物浇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习如何判断土壤的干湿程度,掌握合理的浇水量和浇水频率。
施肥 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肥料的种类(如氮肥、磷肥、钾肥、有机肥等)及其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学生根据植物生长阶段和肥料需求,进行施肥操作。在植物生长初期,适量施加氮肥以促进枝叶生长;在开花结果期,增施磷肥和钾肥以提高花的质量和果实产量。同时,学生学习如何避免施肥过量造成的“烧苗”现象。
除草与松土 学生定期清除百草园中的杂草,以减少杂草与药用植物争夺养分、水分和阳光。在除草过程中,他们区分杂草与药用植物幼苗,学习不同杂草的特点和清除方法。同时,适时进行松土,以保持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
病虫害防治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植物是否受到病虫害侵袭,如发现蚜虫、红蜘蛛等害虫或白粉病、黑斑病等病害,首先介绍生物防治方法,如引入害虫天敌(七星瓢虫、草蛉等)、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诱捕等。在必要时,讲解安全使用化学农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建立观察记录体系 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建立植物生长观察日记。日记内容包括植物的名称、种植日期、播种或移栽情况、每日的生长状况以及发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等。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科学的观察和准确的记录,学生每天安排固定时间对百草园中的植物进行观察,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每周组织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的交流活动,分享各自的观察发现和遇到的问题。
收获与总结阶段
草药收获与加工 当药用植物达到适宜的收获季节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草药的采摘。学生学习掌握不同药用植物的最佳收获时间和采摘方法,如采摘金银花时应选择清晨花朵尚未完全开放时进行,以保证其药用成分含量最高;采摘根类药用植物时,要注意避免损伤根部等。采摘后的草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初步的加工处理,如晾晒、烘干、清洗、切段等,了解草药加工的基本流程和目的,以便更好地保存和利用草药资源。
项目总结与成果展示 学生对整个百草园种植项目进行总结,回顾从种植准备到收获的全过程,整理自己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方面的收获与体会。每个小组制作一份项目总结报告,包括项目实施过程、植物生长情况分析、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收获与反思等内容。组织校园内的百草园项目成果展示活动,各小组通过展板、手抄报、实物展示、口头汇报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展示自己的种植成果和学习收获。在展示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还能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同时也为其他同学提供了学习和了解植物科学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的机会。
案例影响力深远
知识融合与深化 在百草园实践里,学生将生物知识具象化,书本上静态的植物分类、生长原理等知识,在亲手种植、养护中得以鲜活呈现并深入理解,同时劳动技能从无到有逐步精湛,化学肥料使用、物理除草防虫等知识也巧妙融入。
素养全面提升 从播种到收获全程参与,学生的耐心、细心与责任心在劳动中磨砺。面对植物生长问题时主动探索、查阅资料、请教专家,科学探究精神与创新思维被充分激发,实践操作能力更是得到质的飞跃。
社会影响广泛 此案例如教育创新的旗帜,为众多学校开展劳动与科学融合教育提供了思路与范例,促使教育界重新审视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推动教育理念从单一学科知识传授向综合素养培育转变。百草园成为学校与社区共享的教育资源,通过举办亲子种植活动、社区科普讲座等,不仅增进亲子关系、邻里关系,更将热爱劳动、崇尚科学的种子播撒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提升整个社区的文化素养与科学氛围。
这个实践案例将科学教育与劳动实践有机结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学习环境。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拓展百草园项目的内容和形式,引入更多的跨学科元素,打造更具综合性、多元化的学习项目。同时,学校将加强与校外机构的合作,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考察、科普讲座、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做出贡献。

翻地技巧示范

晾晒薄荷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