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养夫:让教育的美好自然发生 陈小姣:当字母邂逅墨香
05版:教育家精神知与行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84期  总第247期  2025年04月2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84期  下一期
陈小姣:当字母邂逅墨香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5-04-23 13:58

陈小姣:当字母邂逅墨香
□朱惠惠
“哇!Miss Chen会写英文春联!”在孩子们惊喜的欢呼声中,一场别开生面的跨学科主题融合课程在合肥市长江路第三小学兰亭分校的录播教室展开。该校英语教师陈小姣正引领着六(2)班的孩子们深度研读英文绘本《The Spring Festival》,一同探寻春节背后的文化奥秘,开启一场别出心裁的文化探索之旅。
品读绘本  深挖传统文化宝藏
课堂伊始,陈小姣以拍摄微视频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春节活动。伴随着绘本《The Spring Festival》中主人公华华回到山东老家过年的故事展开,学生们的思维被瞬间激活。陈小姣引导孩子们依据自身的知识经验,从“when”(何时)、“what to do”(做何事)、“what to eat”(吃什么)以及“why”(为何如此)这四个维度,搭建节日思维架构,自主归纳并分享自己春节期间的活动,尽情感受浓郁的年味儿。
课堂上,孩子们全身心沉浸于绘本的精彩世界,与华华一同体验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等传统习俗,用英语抒发着对春节的感悟。这种以故事为引领的教学方式,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有效培养了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让他们在绘本阅读中,逐步揭开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神秘面纱。
学科融合  共谱文化交融旋律
在深入学习英文绘本、了解春节习俗的同时,孩子们还亲身参与书写春联、制作剪纸、窗花与灯笼等传统艺术活动,实现英语与书法、美术、劳动等学科的完美融合,让节日文化韵味愈发浓郁。
当绘本故事讲到主人公用毛笔书写春联时,陈小姣缓缓展开宣纸,现场示范“The Spring Festival”的英文书法创作。只见蘸满乌墨的笔尖灵动游走,英文字母仿佛化作飘逸灵动的祥云纹样。“每个字母都要像舞狮般精神抖擞!”陈小姣巧妙地将书法中的提按顿挫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比喻,指导学生用毛笔书写“福”字的英文版“Good Fortune”。
实践环节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孩子们手持兼毫毛笔,在洒金红纸上精心创作英语春联。王同学独具匠心,将“Happy New Year”的“Y”设计成鲤鱼尾巴,寓意年年有余;陈同学则巧妙地把“Family Reunion”的字母连缀成灯笼造型,象征着团团圆圆……课堂上满溢着创意与欢乐,每个孩子的作品都独一无二,他们将英语单词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合,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哇,原来英语单词也能描绘出中国年!”孩子们手捧墨香四溢的作品,兴奋地交流着创作心得。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孩子们不仅提升了英语水平,更深化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多维评价  培育文化自信之花
在成果展示环节,陈小姣精心设计的“多维评价表”宛如一面见证孩子们成长的魔法镜。每个小组既要用“点赞贴纸”为他组点赞,也要在自评栏为自己争取“合作之星”“创意达人”等荣誉称号。这种多维度的评价方式,不再仅仅聚焦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更着重于团队合作、创新思维以及学科素养的培育。
平日里沉默寡言的王同学,主动请缨书写英文春联,在红纸上工工整整地写下“Spring brings happiness”,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信与热情;当第六小组以情景剧表演“舞狮”时,台下的“小小评论家”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与积极的反馈。“他们运用了5个新学的春节单词”“他们的春联书写十分美观”,这种即时反馈让学习效果清晰可见,评价项目的多维化也使得学生在创新实践中能够学以致用、开拓创新。
据悉,合肥市长江路第三小学兰亭分校作为国家级书法教育特色学校,始终高度重视书法等传统文化教育。学校以书法为桥梁,将书法与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科学等学科紧密相连,这种全方位、多角度的学科融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促进了学生在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上的全面发展。借助书法这一独特载体,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互促进、交相辉映,让学生在笔墨之间,深切体会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广阔内涵。
该校分管教学副校长阮莉表示,这种“以文载道、以艺传情”的教学模式,将书法教育巧妙融入课程体系,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跨学科实践的典型范例。通过书法与各学科的深度融合,学校不仅成功传承了传统文化,更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当学科教学与幽幽墨香相遇,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指尖之上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这无疑是教育最美的呈现方式。这样的教育实践,不仅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筑牢坚实基础,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拓出崭新路径,充分展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性与独特魅力。


陈小姣(后排左一)在上课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