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情感式聆听教学对策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春风化雨 守护花开
07版:教育家精神知与行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84期  总第247期  2025年04月2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84期  下一期
春风化雨 守护花开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5-04-23 14:03

春风化雨 守护花开
□太湖县实验小学  詹  燕
在毕业季的教室里,悄悄传递的纸条、刻意制造的肢体接触、周记本里隐晦的倾诉,成为六年级班主任需要直面的教育课题。这种情感萌芽并非洪水猛兽,而是儿童社会化进程中的自然现象。正如枝头初绽的花蕾,既不能任其疯长,也不应暴力掐除,需要教育者以专业智慧加以引导。
一、现象溯源:成长密码的双重维度
(一)生理心理发展规律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指出,11~12岁儿童正处于“勤奋对自卑”向“同一性建立”过渡的关键期。班级匿名调查显示,72%的学生认为“被异性夸奖会特别开心”,这实质是自我认同需求的外化表现。
(二)社会环境催化效应
智能设备的普及使儿童接触网络信息的年龄降至7.9岁(CNNIC,2023)。班级调研中,65%的学生观看过校园恋爱题材短视频,32%能复述言情小说桥段。媒介环境无形中构建了“特殊关注=浪漫”的认知模板,加速了情感表达的外显化。
二、教育干预:构建三维引导体系
(一)认知澄清:上好三堂课
生理启蒙课:通过《种子的旅行》动画,用植物授粉类比人类成长,消除神秘感。
情感认知课:设计“友谊金字塔”活动,区分普通友谊、欣赏崇拜、朦胧好感的情感梯度。
网络安全课:解析短视频中的情感营销套路,培养媒介批判思维。
(二)行为引导:创设三种情境
结构化合作:混合编组开展“毕业墙设计”“数学迷宫闯关”,让异性交往回归集体场域。实践表明,合作频次增加可使“特殊关注”下降40%。
情感升华区:设立“时光信箱”,引导将朦胧情愫转化为成长寄语。学生小杰写道:“希望初中还能和她在辩论赛切磋”,情感能量成功迁移为学习动力。
危机缓冲带:建立“心灵树洞”匿名沟通机制,对典型问题通过绘本共读集体疏导。
三、典型案例处理手记:“日记本事件”教育叙事
当发现女生小黄日记中频繁出现男生小阳的名字后,实施三步引导:
共情破冰:分享自己六年级时“崇拜学霸”的经历,建立情感共鸣。
认知重构:用“双星系统”比喻人际关系——优秀的人互相吸引,更要各自闪耀。
行动迁移:组建由两人任组长的“古诗词研究院”,将情感关注转化为知识产出。三周后,他们主导编纂的《唐诗里的科学》成为班级热门读物。
四、家校协同:共筑教育生态
(一)家长工作坊
针对家长“过度紧张”和“放任自流”两种极端,开展专题辅导:展示脑神经科学图谱,解释情绪脑发育先于理智脑的生理事实。示范沟通三部曲:“倾听不评判—接纳给安全感—引导树目标”,推荐《与青春期和解》等书籍,提供科学沟通工具包。
(二)成长仪式创设
策划“致毕业后的我”主题活动,学生将现阶段情感体悟封存进时光胶囊。当男孩小浩写下“要像袁隆平爷爷那样专注事业”时,情感已完成向理想的升华。后续追踪显示,85%的家长反馈孩子情感表达更趋理性。
五、教育哲学的再审视
处理儿童情感萌动犹如培育风信子:过早催开易致凋零,过度遮光又会腐烂球茎。智慧的教育应是创设“适度光照—及时支架—自由生长”的生态环境。当学生带着清晰的人际边界意识、积极的情感升华能力、明确的成长目标走出小学校门时,那些春日里悄然萌动的情愫,终将成为滋养生命的珍贵雨露。
走廊外的紫藤花开得正好,或许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朵待放的花。班主任要做的,不是定义它该不该开,而是守护好这片让美好自然生长的教育土壤。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