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看图讲述活动中的应用 浅谈低年级写话教学 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阅读方法探讨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12版:教育在线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78期  总第234期  2019年03月15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78期  下一期
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阅读方法探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19-03-15 19:31

 ——以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蓝本

□寿县迎河镇第一小学  姚祥利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要读懂数学语言,正确理解语言表达的含义。获得这种能力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学会阅读数学课本。笔者现以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蓝本,和读者一起探讨有效阅读方法。
一、情境体验,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化
刚入学的小学生主要是从图画中认知事物。学生可以从读“图” 的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如:数一数,分一分,比一比等教学过程,可用不同类别不同大小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同时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察、体会结果,并让其他同学进行再比较和补充。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总结”这一程序,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奠定基础。有了直观上的感知,教师就可将学生自己的语言转化成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小组学习,在变换情境中获取知识
北师大版教科书在内容上主要采用“试一试”“想想做做”两种方式表现知识点。对小学生来说,从图形中抽象出数学概念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如:教授《统计与可能性》时,教材只给了几幅简单的图片,配置几句表达简单的问题。为“读懂”图片意思,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笔者尝试过程为:事先将学生分成几组,让每组同学自己先学习读“图”,经小组讨论,确定阅读结果,说明学习目标。然后每组发一只装着不同颜色球的口袋,让同学们自己体验摸球情况。先让各组同学统计本组袋子中的不同颜色的球各有几个,记录下来。然后让大家随意摸球,并记录摸球情况。根据记录结果,让各组同学自己用语言表达出来,争取能准确表达“一定”“不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的含义。结合实践结果,再重新读“图”,让学生体会在不断变化的情境中,如何获取知识。不过,在活动体验中,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们的“阅读”成果,有效的成果要给与正面积极的评价,要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成功,获得探索的快乐,从而让自己的认知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三、互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在《对称、平移和旋转》教学时,笔者安排如下:
教材开始是给出几幅直观图,配简洁文字要求画出其对称轴。由于有了上学期关于《平移和旋转》及《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熟悉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于是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然后在折线处画出对称轴。事先教师可准备一些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轴对称图形,随机分发给各组(也可事先分好组),让学生们自己折纸、画线。之后则是让学生发现不同。教师请各组学生结合手中图形畅所欲言,说出图形的特点等。各组间还可互相提问补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总结不同图形的特点。随后,教师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网格板,请学生将手中图形按原图和对折后的图分别放在网格板上,在网格板上体验平移、旋转,发现平移和旋转的不同,学会用语言表达,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基于此时学生们对平移和旋转已有了深刻认识,在本次教学中,笔者“全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让他们在过程中,感受知识的存在,产生探索欲望。在自读、自悟和自我体验中,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问题所在,随后在边“读”边悟中去发现、去探索、去解决问题。
总之,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将着眼点停留在获取知识本身,还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数学课堂。让数学阅读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有阅读的意识,养成有效数学阅读的习惯。从而变教材为读本,让数学课堂教学更精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