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化课堂”点燃学习兴趣 小细节 大德育 对幼儿科学探索的思考
12版:教育在线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88期  总第234期  2019年09月27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88期  下一期
对幼儿科学探索的思考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19-09-27 09:04

 幼儿教育

对幼儿科学探索的思考
□界首市新华幼儿园  李  玲
一次,班上一位幼儿,将粘土装进粗细不一的空心圆筒型玩具里玩来玩去,他先把粘土放进较粗的玩具里,然后用手掏出来,反复几次后他又换成了细圆筒,可这一次,粘土掏不出来,因为他的手比圆筒粗,伸不进去。他急坏了,跑过来寻求我的帮助。一番沟通之后我问:你有没有尝试用其他办法将粘土弄出来呢?他想了想说:用筷子!于是,我拿来一根筷子,他尝试着弄了一会儿就胜利了,还高兴地对小伙伴说:“这是我想出来的办法!”其他小朋友看到后也问教师要筷子。可是,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玩筷子有点危险,不是一个好办法,能不能提供一些既安全又卫生的材料,满足幼儿对科学探索的欲望呢? 第二天,我向家长收集了一些短而透明的小口塑料瓶,把它们清洗干净,晾干,然后配上奶粉勺一起发给幼儿,并引导他们玩起瓶子装大米的游戏。由于瓶口太小,玩了20分钟后,桌子上一片狼藉,大米洒的到处都是,但我一点也不生气,既然是探索,就允许幼儿出问题。在一番交流引导之后,我把自制的漏斗拿了出来。“啊,喇叭!”幼儿们张口就说,我把漏斗放在瓶子上,用奶粉勺舀起大米放进漏斗里,不一会儿,瓶子就装满了,米粒一颗也没掉,幼儿们高兴地鼓起掌来。我告诉他们,这个工具叫漏斗,并鼓励大家再来试一试。幼儿们迫不及待地玩起来,还得出了结论:老师,漏斗的口大,所以小米粒都没有掉出来!
真棒!幼儿们得到了自己的答案,其实生活中处处皆学问,那么,对于小班幼儿,怎么激发和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索呢?
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并以自己的方式与周围互相作用,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的原因,不能理解深奥的科学原理。有时,他们虽然发现了问题,但因为能力有限而放弃,或者幼儿不断打破沙锅问到底,盯着教师问个不停,教师又忙于其他的事情没有及时回答或不耐烦,都会让幼儿的好奇心戛然而止。也许,我们会因此而毁掉了一个幼儿对科学的探究与追求。所以,我们要尊重幼儿,当幼儿充满好奇而去问、去探究时,我们要给予信心与鼓励,让他们充满好奇地去尝试,哪怕是不成功。
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
儿童是主动学习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他们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设者。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幼儿能自由尝试、大胆探索的心理环境,让幼儿的探索欲望充分地激发出来,不干扰不限制,适时引导,让他们有安全感。除了心理环境,还应给幼儿提供一个丰富的材料区域,让他们有东西去尝试,去摸索,让他们在做中学,让他们动手、动口、动脑三方面结合起来,这些材料可以是废旧的,可以家园合作共同提供,但是,一定要安全、卫生和适宜幼儿的年龄阶段,这样,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
爱护幼儿的探究成果
小班幼儿的科学探索对我们成人来说都是已知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漠视幼儿的努力成果,探索活动不仅是师幼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也让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加了不少,因此,教师要注意捕捉幼儿点滴的成功,及时给予鼓励,使其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增强幼儿对科学探索的欲望,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形成。
总之,我们教师要努力转变观念,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