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纵横
14版:学科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94期  总第234期  2020年05月29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94期  下一期
学科纵横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0-05-29 10:42

 特别推荐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霍邱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张  云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对学生成长具有春风化雨般的作用。因此笔者尝试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塑造阳光自信、奋发有为的班集体:
一、优良班风定基础
班风对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往往比规章制度更具有约束力,能不断指导和调节学生的行为。优良的班风对全体成员起着熏陶和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建设向上的班级文化  教室是师生学习、交流的主要场所,教师传道授业的主阵地,整洁、明亮、温馨的环境可以陶冶情操,给学生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营造文化育人的氛围。当学生走进兰花飘香、海棠吐露的教室,定会神清气爽、奋发向上。走进弥漫书香的一方天地,定会衍生对知识的渴求。例如黑板报上精致的图案、优美的短文、上口的小诗带给学生思想的启迪、美的享受,教室两侧墙壁开辟出“我的园地我做主”,展示班级活动剪影、张贴学生作文佳作、展出学生获奖作品,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成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提高修养的阵地。讲台旁设立“读书角”“新闻角”,让学生以书为友,及时了解国事、生活事、天下事。在润物无声的感染中让班级体焕发活力,为优良班风打下坚实基础。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班级舆论是班风形成的基础,积极的班级舆论氛围对每个成员都有无形的约束力,产生催人向上的动力。因此,班级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宣讲正确的荣辱观、劳动观、幸福观以及组织各类活动,促使正确舆论的形成,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形成正确的舆论观。例如班级日志,记录好人好事;运用墙报、黑板报、专栏等宣传正确的舆论导向;设置评比制度,定期评出助人、劳技、学习、纪律等标兵。如今,班内形成了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管的讲学习、讲正气、讲文明的好风气。
实行全员参与的“轮岗”制  为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自我管控能力,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班级开展了值日生“轮岗”管理制度,让全班同学轮流担任班委,让人人都成为管理者,每天一任,实现人人可做,人人能做,人人想做的管理效果。很多没有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更是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完善,沉默寡言的学生变得爱说爱笑,难以管理的学生变得自觉自律,优良的班风愈发浓厚。
二、浓厚学风激提高
学风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好学风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都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和他们的努力好学分不开。在学风的建设过程中教师要激活学生内心向上的动力,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励志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通过各种方法调动、激活学生内心的向上动力,就可以建设良好的学风。在各种举措下,笔者班级的学生每到下课就围满讲台向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学习中也一直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增进了友谊,促进了班级团结。浓厚学习氛围,让班级的形象绽放出属于它的魅力。
三、多彩活动升品质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每月都开展“最美教室”评比活动。活动中,笔者班级的每位学生都严格要求自己,“从我做起,把教室当做自己的家”。通过活动学生受到了教育,得到了锻炼,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班级也多次获得“最美教室”荣誉称号,增强了集体凝聚力。
班级结合校级活动和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如每周的升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慈善一日捐”活动,培养学生献爱心;到敬老院慰问,发扬优良传统。活动中,学生们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才华得到了展示,思想得到了升华,而他们也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不断茁壮成长。
两年来班级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获得校“最美教室”、优秀中队、校运动会低年级团体第一名等荣誉。今后在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定能如展翅的雄鹰,搏击长空!
 
 
 
聚焦新课改
如何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
□芜湖市清水小学  水红莲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发了教师持久而深入地思考与讨论。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使用起来就会注入不同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必将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个人的色彩来。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师使用教材的现状,浅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小学数学教材:
一、细嚼慢“研”,理解性地使用教材
数学教材是教师落实新课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所以读懂教材是把握教材科学性、整体性的前提,也是教师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必备条件。
细嚼慢“研”,需要依照课程标准,从编者的角度,理解编排意图,整体把握教材。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从形式上看,以两个学段六个年级共十二册教材为载体。从内容上看,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块。因此,每个知识点都是遵循螺旋式上升的原则分散编排的。研读教材,教师应整体把握教材,清楚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呈现脉络,从而在教学中按照发展阶段进行教学。例如关于分数的教学,两个学段都有安排,由于思维层次、侧重点、教学手段各不相同,所以学习目标也不一样。在第一学段主要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用涂色、折纸表示简单的分数;而在第二学段就要依靠抽象的分析、举例,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如果在教学前能很好地揣摩、理解教材,就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教师也就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细嚼慢“研”,需从学生角度,找准其可能产生困惑之处,以充分的预设从容应对“课堂生成”。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时,教材中编排了这样一则例题:一排有22个座位,有18排,350名同学来听课,座位够不够?在这一题中,如果两个数都估,算18和22都可以估成20。由于把22估成20,少算了2。将18估成20,多算了2。这样,一个多算了2,一个少算了2。学生可能受之前学习平均数时“移多补少”的数学概念的影响,容易产生知识的负迁移,从而误解这里也是“移多补少”,认为这样一来应该看做没估,算出来的应该是准确值。如果教师在课前准确把握学生可能产生困惑之处,就能做好充分预设,从而在课堂上从容应对。例如,虽然学生还没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却可以引导学生从积的个位来判断,22×18的积的个位上应是6,不是0,因此不是精算。
二、博采众长,选择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打破了原来一种版本教材独步天下的局面,人教版、新世纪版、苏教版等优秀教材为教师选择性地使用扩展了空间。例如,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人教版教材的主题图是“花圃图”,从花圃图的观察中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新世纪版教材则是创设了“小兔请客”的故事来引导学生展开探索。结合一年级学生特点,经过反复比较,笔者决定在导入新课时使用新世纪版情境图。理由是:1.小兔请客属于故事情景,花圃图属于生活情景。相比之下,故事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小兔请客中,每10个果子用一个盘子装着(几个盘子装的果子数量对应的也就是几十个),学生在探索算理的时候,更能给学生策略上的支撑。3.小兔请客的情境图中问题的提出是随着故事的展开逐次呈现的,屏蔽了多余信息的干扰。而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算理与计算方法的教学上,不是开放式问题的解决上。人教版的教材花圃图如果一次呈现三种花,则开放性强,容易变成解决问题的教学课。虽然可以一次呈现两种花,并在呈现的时候限制信息数量,提高信息的指向性。但趣味性始终是个瓶颈。因此在最后的教学中,笔者使用新世纪版教材创设情境,完成新知的教学,而在巩固阶段使用人教版的花圃图,设置开放式的解决问题情境,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实现在一节课中将两种版本的教材统一使用,且各得其所,相得益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追根溯源,从数学文化的角度使用教材
在学习中如果不追根溯源,认识与理解就只停留在“点线”的层面,而不能深入到“面体”的高度。这种理解上的局限,必然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深度。因此,在研读教材时,需要从数学的历史发展出发,还原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教学重点一般在记忆各月份天数,让学生反复记忆甚至背诵。但因是“死记硬背”,效果往往不佳。而关于年月日的发展,历史上却有相关有趣的故事,如果在教学时引入故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对数学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趣味盎然中对大小月的形成有了清晰的认识,对数学学科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总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教学效果的实现,但它不等同于随意地处置教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发展为根本宗旨,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创造性“加工”。
 
 
 
 
校本研究
以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休宁县溪口中心小学  李志龙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创新,而教育事业又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当前,我国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绝大多数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从小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在教授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用新的观念、方法、创意和技术解决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高、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笔者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一、培养学生成功的自信心
想获得成功,首先须对自己有信心,然后通过实践,努力克服困难,最终达到目的。例如笔者在学生完成课程表的制作后,进行拓展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家庭水电费统计表,学生画出了表格后,一个单元格中的斜线把他们难住了,纷纷求助,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做,而是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树立信心,再进行引导:“刚才的表格是怎么得来的?能不能画出来呢?在‘表格工具’中有个‘绘制表格’的工具,试试看。”结果学生很快画出了斜线,露出了成功的喜悦之情。
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是聪明的眼睛,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谈不上聪明,更谈不上成才。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笔者在教授学生画“蘑菇房”房顶时,先画一个圆,然后将圆框住一半再删除掉,而后用直线从左到右连接弧线的两端。由于操作时没有注意,有一点点没有完全连上,在后面用“颜色填充”时整个画布都被颜色充满了。此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我将画面逐步放大,让他们仔细观察,眼尖的学生发现直线右端与半圆一端还有一点没有连上并积极给出解决方案。把那个小口封上后,我问他:“房顶外面还有这么多颜色,怎么去填充?”这时学生们都沉默了,我进而引导他们:先用“撤销”命令返回到上一步,把填充的颜色去掉,把蘑菇房上的口封住,然后再用颜色填充。学生们恍然大悟的同时提高了观察和理解能力。
三、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创新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并需要长期艰难地培养和训练。教师要通过各种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学生完成了课程表的制作,懂得了一些操作技巧后,为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笔者布置了一个任务:“你作为一个教师接手新班级,面对许多陌生面孔时,要制作一张座位表,并将对应学生的名字填入座位表中。”学生顿时兴趣盎然地进行座位表的制作,有些作品非常具有个性,如有不同的底纹和颜色,有漂亮的边框等。
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再美好的想象和创意,如不经实践验证,只是纸上谈兵。只有动手实践,才能让创意变成现实。例如,有一个用小海龟画“田字格旋转45度后的重叠图形”的练习。学生思考后没有画出来,有了畏难的情绪。这时我与学生共同分析:这个图形的基本图形是什么、共有几个正方形、田字格是由几个正方形组成、田字格旋转多少度是我们要画的图形?分析好后应先画出一个正方形(repeat 4[fd 50 rt 90]),然后旋转90度(rt 90),重复4次(repeat 4[repeat 4[fd 50 rt 90]rt 90)就画出了一个田字格,整个田字格再旋转45度重复2次就可画出我们所要的图形(repeat 2[repeat 4[repeat 4[fd 50 rt 90]rt 90]rt 45])。经过分析,学生了解绘图过程后,经过实际操作,顺利地画出了图形。
五、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创新的过程异常艰难,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参考,要靠自己一步步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往往会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没有坚强的意志力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难,笔者常鼓励他们,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充满深厚兴趣,怎样引领他们进行创新?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积极、创造性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经历从简单模仿,深入改造,到更高境界的创新。教师也必须加强自身学习,跟上时代步伐,掌握新知识及新理念,培养学生内在潜藏的无限创造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