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内容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研究 共情主题绘本在幼小衔接中的应用 初探幼儿园大班自主午餐管理策略
07版:课堂内外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77期  总第243期  2024年07月0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77期  下一期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内容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研究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4-07-01 15:55

教学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内容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研究
□滁州市东坡中学  徐  平
道德与法治课教材是道德与法治课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教材内容与社会现实的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的关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教材内容的针对性、时代性及与社会现实的结合问题。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对社会现实的观察,本文指出了当前教材与社会现实结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加强教材内容与社会现实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内容与社会现实结合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社会现实结合的教材内容更具吸引力,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将教材内容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把知识运用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发展学生社会情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三)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
结合社会现实的教材内容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涵养必备品格、增强规则意识,使他们在感悟生活中认识社会,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促进他们的道德成长,提升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
(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道德与法律规范也在不断变化,将教材内容与社会现实结合,教材更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学生了解并适应这些变化,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做好准备。
然而,当前的教材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及育人目标的实现。因此,深入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内容与社会现实的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内容与社会现实结合的现状
(一)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
道德与法治课教材的更新修订是以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法律法规等为权威依据的,教材更新修订在程序上有一个过程,在实践上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内容虽每年都会进行一定的更新修订,但这种内容的变化并不是随意的,仍然难免存在不及时,不能反映社会现实的问题。
(二)教材内容偏重理论
部分教材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与社会现实的具体联系,使得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难以应用所学知识。
(三)社会现实案例缺乏
教材中社会现实案例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部分案例过于简单或过时,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其一,道德与法治教材通常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大纲编写的,可能存在内容滞后、案例过时等问题,无法完全反映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二,社会现实是不断变化的,新的道德与法治问题不断涌现,教材内容可能无法及时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导致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感到困惑。其三,有些教材内容可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差较大,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关注。这使得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其四,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同,每个地方的学校学生都有差异性,存在教材中社会现实案例在不同区域使用时针对性、适用性不强,学生无法共鸣等情况。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内容与社会现实结合的建议
(一)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教材编写者应密切关注社会现实的变化,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使其与时俱进。自2016年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投入使用以来,教材逐年进行较大的修订,以保证教材的权威性、时代性、严谨性、准确性,以期广大师生用好教材,这也成了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一大特色。2019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指出,在中央明确提出重要思想理论、重大战略部署进教材的要求的情况下,应及时修订教材。教材可结合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时事进行讲解,用富有时代生活气息的鲜活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效性。
(二)增加社会现实案例
在教材中增加更多具有代表性和时效性的社会现实案例,帮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实际应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发展都取得重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重要论断、重要理论成果等不断涌现。思政课教师应具备将教材内容与社会现实结合的能力,在使用教材备课教学时,要结合当下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案例,有针对性地运用教学实践,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学生理解道德和法律观念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使教材内容武装进学生头脑,教师授课是最关键的一环。教师要从学生认知出发,以学生为本,可以通过收集和整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将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使教学更加生动、具体。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实际应用。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之一,学校和思政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法院、社区服务、模拟法庭、义务讲解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把知识运用于社会,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内容与社会现实的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应共同努力,教师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要求,不断改进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使道德与法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思想性和亲和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