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教育”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走进幼儿的世界 浅析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武术教学中运用的策略探究
05版: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60期  总第234期  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60期  下一期
浅谈“生活教育”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17-12-27 14:41

教 学应 用
浅谈“生活教育”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萧县王寨镇吴丛小学  丁金玉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的数学知识有机结合。鼓励学生们走入社会实践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教育回归生活。
一、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
要想合理运用情景教学,就要求我们要详细掌握学生们在生活中接触的事物,将学生们熟悉的生活知识,恰当引入课堂,与课本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如:在教授《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带了很多轴对称图形的物品。让学生们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随之让学生们进行讨论,之后我再归纳总结,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通过亲自动手,感受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这段教学情境中,为引入轴对称图形,我让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教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正确引导,因材施教
同一年龄段的学生,由于他们观察事物和学习知识的角度不同,就需要我们了解学生们的生活,围绕共性设计教学。运用个性发展原理处理教学细节,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看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因材施教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这就要求老师要多方考虑后将学生们分为三类。A类: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B类: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好。C类: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或思维能力较好但数学基础较差。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类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类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类学生。学生们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予适当引导。这样,每个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
三、提供操作机会,引领学生们主动参与
数学操作是学生们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们的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内化。这样,既有助于知识掌握,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如:低年级学生刚接触测量时,对长度的认知较差。在教学时,可让学生们每人准备好米尺和学生直尺,两人一组亲自测量周围物体。由自己选择工具和计量单位,两人一个报数一个记录。这样不光可以锻炼他们对测量方法的掌握和长度单位的认知,也培养了他们相互团结的优良品质。
四、鼓励实践,力求教学做合一
培养学生们用数学眼光观察身边事物,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身边问题,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如:教学“测量”这课时,引导学生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尺子。如:若你的身高为150厘米,那么你抱住一棵大树时,两手正好合拢。则这棵树的一周长度大约是150厘米。你若去游玩,想知道前面的山距离有多远,可以请声音帮你量一量。声音每秒能走331米,你对山喊一声,看几秒可听到回声,用331乘听到回声的时间,再除以2就能算出来了。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用你身上的尺子,它会为你提供不少便利。
总之,生活教育理论,不仅体现了万事万物间互相联系,也体现知识来源于实践并运用于实践。我们将生活教育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联系生活教学;鼓励学生们实践,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们从“能学”到“会学”“会做”,真正“从生活中来,回生活中去”。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