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有效性思考 毕业总复习之我见 未成曲调先有情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设计导课 小学数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05版: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62期  总第234期  2018年01月31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62期  下一期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有效性思考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天长市第一小学 任晓春 日期:2018-01-30 14:30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充分说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是多么的重要。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一、创设动手操作情境,促进操作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学生动手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宽松环境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过程的乐趣。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先出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使学生认识了圆与其它平面图形的不同,至于怎样画圆,我让学生大胆尝试,并对他们动手实践给予表扬。之后,进一步设问:“如果学校要在1号教学楼前面草坪上建造直径2米的圆形花坛,能用圆规画出来吗?”这样进行教学,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对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动手操作指导,促进操作的有效性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忽略指导,就会出现部分学生操作不合要求,活动效果不显著。所以,学生动手操作前,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根据教学目标精心指导学生进行操作,提高动手操作活动的有效性。
如:在教学《可能性》时,采用游戏的方法,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出示一个布袋并告诉学生里面放了白色、红色和黄色乒乓球若干,让学生猜布袋里哪种颜色的球多,并说说你的想法。生1说:“袋子里三种球的个数不知道,我就随便猜行吗?”生2说:“可从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看是什么颜色,再放回袋子继续摸,摸上七八次,哪种颜色的球摸出来的次数多,就说明这种颜色的球放得多”。为使操作活动更有效,我提出要求:“要做到公平、公正。”同时要明确游戏操作步骤。听完要求,各小组有条不紊地进行游戏,教师及时巡视指导,使学生的操作活动活而不乱。
三、培养动手操作习惯,促进操作的有效性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任何形式的动手操作,都是为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积极参与的操作活动才是有效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动手操作的练习,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强化训练,坚持多实践,渐渐养成善于动手的良好习惯。教师必须让学生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必动脑,每动手操作一步都要与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相联系,养成良好的动手操作习惯。
四、把握动手操作时机,促进操作的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适时把握学生动手操作时机,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成为学习的探究者、发现者,以此实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如:在教学“四边形”时,我在课中设计了分一分的活动,给每组准备个信封,里面装有各种各样的四边形,让学生发挥想象,采用不同的分法,使学生在进行分类的过程中,感受这些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又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一课时,我在课前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究长方形、正方形有何特点,之后让学生进行操作成果汇报。有学生用直尺量四条边的长度,发现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长度相等,有的用铅笔比的方法,有的用尼龙线量的方法,从而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总之,动手操作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教师只有在实践中边观察,边思考,进行创造性工作,才能促进学生更加主动、更加全面地发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