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教学反思 “三力一改”为“双减”落地护航 □中共祁门县委党校 方 芳 祁门县胥岭学校 孙祁岗 祁门县胥岭学校地处城郊,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近年来,农村中小学硬件设施虽然得到较大改善,但与县城学校相比,软、硬件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在城镇化推进、乡村学校撤并和城乡教育质量差距等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下,出现农村小规模学校逐年增多的现象,从全国来看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留在“小规模”学校上学的往往是那些无力进城的家庭的子女,他们是阻断贫穷代际传递和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重点关注的人群,因而,在当下教育生态下,如何落实“双减”政策,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这对于阻断农村贫困代际传递,让农村学生获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聚焦提升学校管理者团队的领导力 “五项管理”“双减”等教育新政策先后出台,全面落实“五育”并举,推进育人方式及中考改革,需要学校管理者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胥岭学校也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团结进取、勇于创新的领导团队对一所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为此,该校积极构建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党员干部以身作则,行政班子团结协作,执政为民,主动服务师生。“讲看齐、重担当、作表率、团结协作、民主管理”等理念在该校管理者团队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与此同时,该校也充分认识到,师生既是教育改革成效的最终承受者,也是教育改革能否取得预期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因而,他们的合理诉求理应得到高度重视。因而,在制订落实“五项管理”“双减”政策、“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时,充分听取了师生的意见。通过以上举措,该校管理者团队的领导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为各项“双减”政策落地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聚焦提升全校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 乡村学校发展需要外部的政策支持与教育帮扶,更需要学校内部的主动作为与教育觉醒,同时需要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这样才更有可能实现学校内涵的优质发展。“双减”政策最终能否得到社会和广大家长的认同,关键就在于学校能否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因而该校立足打造“高质课堂”,以“作业管理”为抓手,不断拓展教研活动的宽度与深度,以期不断提升全体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 学校一方面立足课堂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形成过程的管理,重实效、重改革、重创新。另一方面以“信息技术提升”为契机,不断加大教研力度,拓展教研宽度和深度。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主要针对落实“双减”的实际需求,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真正做到以研促教。 该校在落实“作业管理”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的过程中,为了达成“作业既要达到高效又要不占用学生太多的时间”这一目标,学校文科教研组组长程夏姿针对“小班化,留守未成年人居多,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具有普遍性”这样一个现状,积极思索,主动探究,通过实践终于探索出“分层设计多样化作业;多样化、个性化地批改方式”这样一条有效途径。一年来,学校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为“减负提质”提供了很好的“能力保障”,也让农村小班化教学优质发展成为可能。 三、聚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校以“课后服务”的全面展开为契机,不断完善“全员育人、全科育人”的育人体系,在不断提升全体教师教学、教研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校负责人表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式都在不断翻新,我们不难断言,一个没有学习能力的人是没有未来的。该校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进入初中以后,拉开学生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力因素,而是良好的习惯和态度,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根基所在,更是“减负提质”取得成效的有力保障。 为此,该校本着“教书、育人并重,注重精神引领”的宗旨,积极主动,创造条件认真开展各项课后服务活动。学校充分挖掘校本资源、科学设计管理,分层开展5+2课后服务模式。书法、艺体、阅读、信息技术等课后服务项目先后设立,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自主选择。这些特色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精神品质,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聚焦教育评价改革 为确保“双减”落地开花,胥岭学校还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力图打破单一性而向多样性变革。学校负责人表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民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在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必须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做人”的通识与思辨训练上,牢固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为其一生奠基的理念。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基础教育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石。实践证明,该校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评价改革”,既符合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也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