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碗手擀面 春天与少年 一枝春 小城旧事
08版:春蚕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51期  总第240期  2023年03月08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51期  下一期
小城旧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3-03-09 16:02

小城旧事
□舒城县城关第二幼儿园    黄海清
纪爷爷从台湾回来,母亲让我和妹妹回去陪老人家转转。我匆忙到了家中,纪爷爷坐在沙发上,老人家已经八十多了,头发理得极短,依稀的白发,身体却很硬朗。他曾在台湾做过记者,后来去了纽约在一家银行就职,退休以后居住在台湾,每隔几年回来一次,每次回来是一定要来我家的,他喜欢吃母亲做的家常菜,荠菜、马齿苋、蒿子粑粑,盛赞母亲做的菜才是真正的家乡风味。他一边看母亲的文字,一边赞许地对我说:“你母亲的古文底子厚实,现在的人啊,很难再写出这样的文字了!”母亲也把纪爷爷在报纸上刊登的旧作拿给我们看,都是剪报,母亲用订书机小心订好的。纪爷爷和母亲拉着家常,说着一些我们似乎熟悉的名字。
纪爷爷是母亲的邻居,外公在世的时候,他们私交甚好,从纪爷爷的口中,我知道了一些外公的旧事,那些事情,母亲依稀告诉过我,但因为外公过世时,母亲只有几岁,很多事情都是从大人口中知道的,没有纪爷爷知道得那么清楚。外公的祖先是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外公从小和纪爷爷还有我的表舅公一起读私塾,是极好的朋友。外公的家境殷实,家里做些生意,娶了外婆,外婆贤良、清秀,过门后生了舅舅和我母亲,一家人日子和和美美,很是安宁。可一个极偶然的事却改变了外公的命运,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家住桃溪的邵姓男子在晓天突发疾病,外公的母亲帮助了这个外乡人,让他住下来,身体恢复如初后男子回乡后渐渐过上了好日子,心存感激,他拉着外公的手一再感谢,说一定要报答救命之恩,外公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事情慢慢就淡了。
过了半年多,那个邵姓男子花钱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一定要外公去做。外公天性不喜做官,但钱捐了无法再取回来,外公不忍拂逆他的一片好意,勉强接受了,谁知,灾难就这样来了。当时,已近解放,纪爷爷、表舅公去了台湾,外公仍留在本地。后来因为乡长潜逃,外公被替代镇压了……而我也终于明白小时候无论我怎样好奇,问外公的事情,母亲总不肯说。
外公过世时母亲只有两三岁,外婆在极其困难的境遇下仍要母亲读书,外婆善良的天性里明白,读些书会有用的。因为母亲天资聪慧,又极勤奋,舅舅就早早去了厂里做事,家里一心让母亲读书。母亲就读高中是一所重点中学,校长和老师都很器重母亲,母亲的成绩在文理科中都是第一,她的勤奋好学传为佳话。那时母亲很苦,步行七十里才能回家,冬天穿的棉鞋怕雨雪浸湿了,涂上厚厚的桐油,走起路来极沉重。但即便辛苦,母亲从未丧失过求学的勇气。高考时,母亲的成绩极其优异,可是在档案材料上,母亲的校长却不得不填上“因该生家庭有重大历史问题,不予录取”。当母亲去了一趟又一趟学校,看着同学们一个个拿了通知兴高采烈的样子时,母亲跑到河边大哭了一场……
后来,父亲大学毕业分配到毛坦厂中学,母亲随父亲一起去了那儿,考了民办教师,从教多年后,以全区第一的成绩转正,成为正式教师。1983年,母亲调回舒城母校舒中任教。当时母亲母校的老师,在中学管教学的副校长亲自去教育局说:“这个老师我们要定了,她是我们学校最优秀的毕业生,她虽然只有高中文凭,但一定会是个好教师。”而最终,母亲工作中的敬业、专注与无私,证明了那位校长的话。
曾记得母亲不会骑车,步行近十里给请病假的学生义务补课;她班上一个女生成绩优异,父母很忙没人做午饭,母亲主动让这个女生每0天中午来我家吃饭,后来这个学生考取了科大少年班;母亲还经常去学生家里家访,及时和家长沟通学生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母亲是一个敬业的老师,不仅桃李满天下,自己也因为工作出色被当选为安徽省第七届人大代表。
说话间,母亲让我们陪纪爷爷去校园看看,说一会就吃中饭了。我和妹妹挽着纪爷爷,去看水杉林,南楼,还有他们读书时常去的亭子,校园现在整齐多了,盖了五六栋新的教学大楼,现代气息很浓,纪爷爷说:“变化太大了,以前都是低矮的平房,树木很多,鸟儿很多,许多白头翁、灰山雀、翠鸟就落在低矮的树上,池塘边大清早都是读书的穷学生,如今真是物是人非啊……”
是的,那些旧事真的斑驳了,像南楼的水杉林,在黄昏的风中独自呢喃着。一些事情过去了,就永远地过去了。回首之时,我们珍藏心间,偶尔沉浸其中,或悲或喜,或会心一笑,长河微浪,皆为岁月的馈赠,静静留在时光里。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