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 教育归来 心中的明灯 不让灰尘作底子
03版: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52期  总第234期  2023年03月15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52期  下一期
心中的明灯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3-03-15 15:08

教育感怀
心中的明灯
□祁门县胥岭学校  程夏姿
二月开学的第一天,天空飘着蒙蒙细雨,远远看到汪鑫强老师骑着电动自行车进校门,我顿时明白了,汪老师还继续来上课,把这届九年级学生带毕业。
每个人在求学生涯中都会遇到不少老师,也有许多人继承他们的衣钵,甚至和自己的老师成了同事,我就是其中一个。想为家乡教育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几年前,我终于如愿来到母校任教,从此和我的数学老师——汪鑫强老师成了同事。
记得初来母校,我的感觉是物是人非。母校还是那个母校,可几乎找不到原来的印记,幸好那棵板栗树还在,帮我找回曾经的一点点记忆,它一直见证着胥岭学校的成长路。开学会议上,我一眼就认出了汪老师,亲切地叫了一声“汪老师”,他当时没认出我。完全可以理解,汪老师一生带过的学生无数,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我只是这无数学生当中的一个。后来我和他提到我当时的班主任、我的同班同学,他终于记起来了。我和汪老师开玩笑说:“汪老师,我们以前师生没做够,您只带过我一年数学,现在来与您再续前缘,做同事。”他笑着说:“好,好。”“初来乍到,新接手的班级情况我一点不知,以后麻烦您的地方一定很多,千万别嫌我烦。”“有什么好麻烦的,我当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事尽管和我说,能帮忙的尽量帮忙。”有了老师的这些话,我放心多了。
初到一个学校,中途接班,对原来的情况一无所知,班级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得知这一情况后,我进退两难。我后悔过,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来呢?彷徨过,我能把这个班带好吗?我有这个能力吗?这时候,汪老师就劝慰我“既来之,则安之”,“现在这个烫手山芋你不接也得接了。我们搭班的这一批老师都是很不错的,都很敬业。你放心大胆地去干,我们都会尽力配合你的。有什么需要你尽管说……”校领导也叫我放心干,尽力就好。想想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了。
要想扭转学风,必须从整顿班风开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两年,一路跌跌撞撞,其中的艰辛无以言表,有时真想打退堂鼓。汪老师总是一路鼓励我、开导我,给我指点迷津,帮我排忧解难。班级管理出了问题,他帮我支招;教室的白板出了问题,他帮我解决。遇到电脑技术问题,如制作课件、录课、后期的剪辑、配音等,他随叫随到,有时甚至是手把手地教,一遍不会两遍,两遍不会三遍……
汪老师总是亲切地叫我“夏夏”,我告诉他我很喜欢这个名字。“夏夏,最近还好吧?没遇到什么麻烦吧?孩子们还听话吧?”“夏夏,班上现在的班风、学风比开学初好多了,好样的,继续加油!”“夏夏,这个弄懂了没有?”……有时聊到退休的话题,我脱口而出:“汪老师,我离不开您,要是您退休了,我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怎么办?”“所以你要好好学呀,除了我,学校里也还有其他的高手可以请教。”我呵呵一笑,说道:“再不行就电话骚扰您。”
汪老师是一位诲人不倦的好老师。不仅对我如此,对他所有的学生都是一样的。无论是午休时间、课外活动时间,还是课间,只要走进他的办公室,都能看到他在帮助学生释疑解难。几乎每天都有学生来问问题,他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思考,一遍又一遍地讲解,总是能让学生茅塞顿开。
汪老师对待教学一丝不苟,每一堂课他都精心准备。记得去年学校教导处统一安排了公开课。汪老师没有因为自己是即将退休的老师而推托。负责教学的副校长和他说不上也是可以的,大家都可以理解。他说:“不,我一定要上,这是我的最后一堂公开课,我不仅要上,而且要努力上得更好。”这节课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给学生和听课的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句话用在汪老师身上再贴切不过了。从汪老师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什么是教育情怀。汪老师身上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永远学习。
胥岭学校像汪鑫强老师这样心里始终装着学校、装着学生的老师还有很多。写此文时,我和几位同事聊了聊,我说姑且就归纳为“胥岭精神”吧。“对,‘胥岭精神’,你总结得太到位了!”一同事笑着对我说。
头脑中“老骥伏枥”这几个字不停地闪现,这不就是汪鑫强老师的生活写照吗?他在胥岭这块责任田里任劳任怨辛勤耕耘了四十余载。他如今坚持将这届九年级学生带到毕业,不就是为了这些学生,为了胥岭学校的发展吗?得遇良师是学生一辈子的幸运。汪老师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也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汪老师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了我,我相信也会影响到更多的人。我会谨记汪老师的教诲,将这份教育情怀继续传承下去,为家乡的教育事业继续添砖加瓦。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