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综合课程”理念下主题活动的实施和开展 以“偶像”力量促德育 在行动中前进 在实践中发展
07版:课堂内外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55期  总第240期  2023年05月10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55期  下一期
在行动中前进 在实践中发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3-05-11 11:28

教学反思
在行动中前进  在实践中发展
□来安县教师发展中心  沈晓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学校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课程建设势在必行。来安县教体局教师发展中心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积极挖掘资源,指导学校开发适宜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综合实践课程、融入课堂、融入学生活动,培养人格健全、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素质全面,有担当、肯担当、能担当、会担当的优秀人才。
一、指导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
建议学校梳理学校的历史发展与办学特色,从课程建设整体目标出发,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生命成长,逐步构建“人文奠基,科技领航”课程体系框架,这一框架包含:一个目标——培养有担当的人;两类课程群——“奠基课程群”和“领航课程群”。其中,“奠基课程群”更加侧重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和人文、科学、艺术素养的提升以及健康体魄、健全人格的塑造,“领航课程群”则是在“奠基”课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个层面实施——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个性化探究课程;四大领域——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艺术与欣赏、健康与生活。
二、指导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开展以“美丽山河、灿烂文化”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了解祖国大好河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祖国繁荣是我们的光荣,祖国衰落是我们的耻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树立起民族自信。
(二)开展以“热爱劳动、关爱他人”为重点的劳动及关爱教育。例如,通过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进而更加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逐步增强,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的良好风尚。
(三)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例如,通过各学段的综合实践课,引导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通过学习方法指导课,鼓励学生坚韧豁达、奋发向上,使学生们能够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鼓励学校充分挖掘当地特色资源开展相关活动
来安县境内自然矿藏、人文历史资源极其丰富,还有众多名山胜水名胜古迹,为此我们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走遍来安”系列课程。来安自古崇文重教人才辈出,为此我们开发了“来安人”系列课程。洪山戏曾经在来安发展得红红火火,教体局积极组织戏曲进校园活动,让全体同学和洪山戏传承人零距离接触,感受洪山戏的古老与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四、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综合实践课程的途径
仔细研读《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领悟内涵,系统梳理学科相关教育资源,探索在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方式,开展相应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时时处处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根据学校资源条件和学生兴趣爱好,充分利用学科拓展课和课后延时服务活动开设专题教育或特色课程。如阅读经典课程、诗歌吟唱课程,民族舞蹈课程、书法课程等,都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优势,选择特定资源或特定主题开展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活动,如“歌风诵雅,端午诗会”“弘扬国粹,围棋中秋”主题活动等,让学生经历和体验传统文化,开阔眼界,培育情感。
五、指导分学段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低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例如,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了解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等。
小学高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如每日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篇目;通过绘画、吟诵等自己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情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是一个持久浸润、不断改进与探索的过程,学校需遵循教育规律,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形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课程体系,为培养有担当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