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数据监测的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策略与实践 生活即教育 浅谈托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品桂香 共成长
03版: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65期  总第240期  2023年12月0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65期  下一期
浅谈托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3-12-06 16:09

特别推荐
浅谈托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合肥经开区绿城育华蒙泰幼儿园  程姗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2~3岁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摆在我们托班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影响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重智力轻能力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已经是家长们的共识,从幼儿会说话、会走路开始,各种辅导班就接踵而来,却忽略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二)家长的溺爱
家长溺爱孩子,提前把事情安排好,根本不需要也不舍得让孩子动手。有些幼儿可以自己进食,只是他们的手部精细度发育缓慢,勺子拿不稳,速度很慢,而且会吃得一片狼藉。有些家长性格比较急躁,索性就自己喂,不给幼儿自主进餐的机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幼儿会渐渐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三)家长不放心
三岁左右的幼儿正处于培养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幼儿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自己来”……但家长往往会否定:“不行,你还小……”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做事,不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幼儿自理能力得不到发展。
二、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途径
在班级一日生活中,严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个体差异,我们三位教师协同配合,采用多样方法,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
(一)营造宽松、安全、温馨的学习氛围
幼儿们一下子来到陌生的环境,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他们往往会在心理上产生恐慌和不安全感。每天周而复始的“吃、喝、拉、撒、睡”,对于成人来说是“小菜一碟”,但对于幼儿来讲,这正是他们学习和发展的重要课堂。每天幼儿们入园时,我总会微笑着拥抱每一个幼儿,蹲下来和他们说“早上好”,拉进和幼儿之间的距离。有意识地创造一个与家庭氛围相似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二)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刚入园的幼儿自理能力较差,但有初步的模仿能力。我们通过示范,让幼儿了解正确方法,掌握基本动作的要领,让幼儿去模仿、练习。例如洗手这件事,班级规则是饭前便后要洗手,要求幼儿独立自觉地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显然很难。后来我们通过“七步洗手法”儿歌使得幼儿乐意主动去洗手,幼儿们兴趣很高,不仅学习了正确的洗手方法,语言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通过训练,大部分幼儿能掌握洗手的基本方法。针对能力弱的幼儿,我们进行个别辅导,一对一地带幼儿正确洗手。幼儿喜欢玩桌面和区域游戏,我们在区角里添置了衣架,挂了一些衣物,让幼儿自己尝试叠衣服。
(三)教师树立榜样
教师是幼儿主要的交往者,与幼儿朝夕相处,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的天性越是得到充分的尊重,他们就越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每天中午起床时间,我会当着幼儿的面排着队去喝水,让幼儿们也跟着我排队,培养规则意识。我也常常请家长们在家里时经常在孩子面前多劳动,让孩子们亲眼目睹劳动的过程,他们也享受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事情的乐趣。
(四)合理利用家长资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始终在强调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仍然有个别家长缺乏这方面的教育意识。在刚开学的家长会上,我们就向幼儿家长提了一个要求,请家长们配合教师的工作,在幼儿园或在家里,凡是幼儿能独立完成的事情,家长一律不要帮他们做,或者由家长给予幼儿一部分帮助,剩下的部分让幼儿自己做。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要做好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园共育是针对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在让家长了解入园初期幼儿可能发生的种种表现,明白教师的教育目标之后,有针对性地配合教师共同教育。我们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栏、电话、微信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日常交流。学期末,将成长记录册发放给幼儿,让家长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到自家孩子在园表现,以便更好地与幼儿园配合,从而使幼儿更快更好地达成自理能力的提升目标。
三、小结
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施过程中,我们为幼儿组织了各种有益的教育和游戏活动,促进了幼儿自理能力水平的提高。当然,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慢慢来,为幼儿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