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改中的“神”与“形” 换种方式教作文 信息技术让我迅速成长 地理作业的设计也要讲原则 话说课改
06版:课改在线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3期  总第248期  2009年09月11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期  下一期
信息技术让我迅速成长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合肥市蜀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牛旌丽 日期:2009-09-11 00:00

        自从大学毕业以来,我一直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对于“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已经驾轻就熟,感到一个正规的大学生教初中生是大材小用,自己的知识足够完成工作,没有必要再发展、再学习。
        自从2001年,蜀山区作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以来,我们首次感受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特别在我所从事的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实验课堂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突破时间及空间的束缚,完美地展示出来。如用flash动画演示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效果的运用,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降低思维的难度,加深记忆,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的传授变得浅显易懂,直观形象。
        在以后的几年,我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参加省、市和区级的评奖,如《电学实验总复习》获得了市三等奖、《合理的利用机械能》获得了市二等奖等。虽然这些现在看起来很肤浅、幼稚,但却让我看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我感到自己更像一个导演,同时也感到自己知识的贫瘠,使我能在繁忙的教学之余充满激情去钻研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教法及计算机知识。直到2003年,我参加了在上海闸北区举行的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比赛,才让我更加明确,在学科教学中只有恰当地应用多媒体,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2005年,我有幸来到东北师大参加蜀山区骨干教师的培训。在培训班上,聆听了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钟绍春、刘晓中等专家的讲座,使我从理论上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虽然更多的体现在教学课件上,但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等同于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更应体现在转变教和学的观念、目标、方法和评价上,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回来后,我一直坚持教学研究,完成的教学设计《从永磁体谈起》,在2005年获市一等奖;《物体的浮与沉》在2006年的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全国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上获得了全国一等奖,课件也获得了省一等奖;2006年获区学科带头人称号。
        经过不懈地努力和坚持,我终于在2008年成为一名专职的教研员。教研员不仅是教学的研究者,也是教师的指导者,更是教学的评价者。我要不断的修炼内功,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让更多的老师都坚定地走上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为教育的公平贡献一份力量。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