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改中的“神”与“形” 换种方式教作文 信息技术让我迅速成长 地理作业的设计也要讲原则 话说课改
06版:课改在线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3期  总第248期  2009年09月11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期  下一期
地理作业的设计也要讲原则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淮南市潘集中学 李云军 日期:2009-09-11 00:00

        新课程注重学生本位,强调“练习应少而精,富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依据这一理念,针对传统作业的不足,我认为新课程地理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人文性原则
  传统作业由于过分强调地理学科的自然性,忽视人文性,以致不少教师把地理作业理解成仅仅是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手段。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新课程地理作业应体现学科自然和人文双重性的特点,除了注重知识和技能外,也应该围绕情感和价值观进行精心设计,不仅要体现学生的知识和年龄特征,突出学生的个性差异,有利于个性的张扬,还要注意学生的性别、爱好、志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度。作业的设计还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其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心灵感悟。
  二、开放性原则
  传统地理作业选材以课本为中心、内容只局限于本学科,很少关注作业与实际生活、其他学科的联系。这样容易使学生形成狭隘封闭的知识观,在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质上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新课程作业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生活领域,让课堂知识回归到生活,要体现实践探究,让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要淡化学科间的界限,把地理学科同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思考方法结合起来布置作业,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不仅包括单纯的地理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还应该是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渗透与综合,促进其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三、合作性原则
  有人曾经提出,21世纪的教育应该由重点培养竞争力转向重点培养合作能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考虑这一因素,尽量多设计些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作业,使学生学会交流,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挥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四、实践性原则
  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应多渠道开发和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多给学生设计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亲自操作或参与,利用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完成。学生通过完成这样的作业,不但学会了从地理视角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而且提高了自己的探究能力。
  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努力渗透新课程的理念,改生成性的作业为预成性的作业,做好充分的作业设计准备,才能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落实新课改的精神,真正改变传统作业的弊端,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