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绽清华 挥之不去的时光 海南风物志 入冬随想
16版:春蚕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75期  总第233期  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75期  下一期
挥之不去的时光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18-12-12 10:16

□六安市解放路第二小学    李    伟
人生短暂,万事万物,都是过眼云烟,一生中能够记下来的东西,少之又少,值得记下的更少。发生在久远年代的许多事,耳闻目睹也好,亲历亲见也好,玩味其中内涵,值得一记。岁月可以剥落,记忆也可以剥落,但爱是不能剥落的。
往事回眸,留给我的是一缕缕情愫,时常萦绕在我的胸怀,时空的年轮已然清晰,仿佛一幅珍贵的画面,刻进我的心灵里。我的童年是在六安市的一所小学校里度过的,那里是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也是伴随过我童年成长的缩影。记事中童年的欢乐多于苦涩,那所小学校收藏着我童年的欢乐和心灵的诗意。20世纪70年代初,小学校规模不大,有十多个班级,教职工三十余人,校内住着七八户教师及亲属,那个岁月,人与人之间彼此感觉不到高贵与卑微,世代和睦相处,安守着平淡如水的岁月,过着知命乐天的温馨生活,人与人之间处处充满着一种和睦、温馨、融洽的氛围。
那时,父母都在小学校里任教员,工资收入都不高,日子过得精打细算,教书育人的父母对我们子女管束挺严格的,不允许我们染上一丝一毫的恶习,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修养,信念及准则。那个年月,家境虽贫寒,但生活过得还算充实。那所小学校带走了我儿时的稚气,带走了童年的天真,也见证了我童年时代无忧无虑的纯真时光。
进入中学,当时我就读于六安二中,那是一所名校,我就读的班级是试点班,课本教材是独立的,班里同学大多为干部子女,这些同学的家庭环境都比较优越,试点班的办学宗旨是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应用于社会,服务于大众。在我的学生时代,我最崇敬的是我的中学老师——刘德传,他是我的地理老师兼班主任,那时,他30多岁,毕业于师范学院,他的师德品行和为人师表的风范令同学们终生难忘。为了使自己培养的学生树立做人做事的良好品行,在三尺讲台上似辛勤的园丁,播种希望,默默耕耘,送走了一届又一届毕业生走向社会。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桃李满天下,学高为师的他后被评为中学特级教师,走上社会的学子们仍不忘他教书育人时的音容相貌。铸就师情,学子难忘。
如今,我们这一代人是在上世纪60年代以后出生,虽然没有扛过枪打过仗,也没有下过乡插过队,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学业或多或少受到过影响,在校园里度过了青春岁月。学生时代单纯质朴的情怀就像飘不落的绿叶,永远不会枯黄,印在记忆深处。如今,我的同学们虽然都各人走着不同的人生路,虽然岁月也没有对他们给予宽容和恩赐,但他们从没有消沉过,悲观过,他们一直都在人生的舞台上,在生活的激流中搏击。
一晃几年的中学时光过去了,高中毕业后,我与大学校门失之交臂,起先当过几年代课教师,待过业、做过临时工。为了生存、为了出路、只好摸爬滚打去适应这个社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靠着毅力去打拼、谋生。
这些年来希冀与困惑同在,苦果和潇洒相随,为了生活的充实,业余时光我依然不敢懈怠地勤奋笔耕,但是我已在风雨打工途中体会到了生活的充实和快乐,感受到了奋斗的欢欣和甜蜜,拥有了直面坎坷人生的智慧和勇气,并且已看到希望的曙光。经过多年来的付出和努力,我现已在市级、省级各大报刊发表各类体裁作品三百余篇,现已被吸收并加入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我深信,在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只要耐得住寂寞,保持旺盛的斗志奋发向上,终会拥有更加成功的人生。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