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琅琊区:“四着力”确保“双减”落地见效
05版:皖教风采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48期  总第240期  2022年12月07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48期  下一期
滁州市琅琊区:“四着力”确保“双减”落地见效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2-12-07 16:17

“双减”进行时
滁州市琅琊区:“四着力”确保“双减”落地见效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政策的春风吹遍了校园内外,滁州市琅琊区聚焦“四个着力”,让“双减”政策落地生根,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着力抓好课堂教育教学,确保“双减”工作“有底气”
一是课堂教学提质增效,通过开展课堂教学大练兵、教学基本功大赛、案例研究、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等,打造“高效课堂”,发挥课堂教学在“减负”工作主渠道作用。二是作业管理科学高效,成立作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作业设计、布置、评价等工作领导,促进作业管理规范化、科学化。2022年安徽省作业设计评比中,琅琊区共有35个作业设计代表滁州市参加省级评比。三是考试制度创新见效。真正做到小学阶段不组织期中考试,期中期末考试一律实行“等级评价”,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
着力抓好课后服务升级,确保“双减”工作“聚人气”
一是注重课后服务实效,全面落实“5+2”的同时全面落实“1+1+1”课程,即:“一场半小时大课间活动、一节作业辅导课、一节特色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制定“一校一案”,紫薇小学“机器人”、宝山学校“无人机”、二小“空竹”、三中“篆刻”、工农小学“戏曲”等课程,达成了尊重选择、引领兴趣、拓展空间、赋能成长的广阔学习之路。三是拓宽课后服务渠道,琅琊路小学发挥紧邻滁州学院优势,引入专家资源,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探究等。建立“琅琊区课后服务师资库”,涉及舞蹈、美术、武术、编程等10余门学科。四是完善课后服务考核机制,通过全年两次考核、视导、巡查等工作,真正做好课后服务的监管。五是按时发放课后服务经费,按统一标准,分学期发放参与课后服务教师补助。
着力抓好校外培训规范,确保“双减”工作“显锐气”
一是多方联动强化治理,琅琊区教体局设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股,依托琅琊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治理组成员单位职责,集中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二是压减存量依规注销,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清零,“压减率”100%。三是严查违规,从重处罚。根据摸排情况及市民举报线索,严厉打击区内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机构。四是规范管理巩固成效,区属培训机构全部完成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监管平台中的注册,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全体纳入资金监管。常态化对区属机构的安全管理工作、培训材料使用以及教职人员资历等办学情况进行实地检查,落实每年年度检查,定期公布“黑白名单”。
着力抓好配套措施落实,确保“双减”工作“顺心气”
一是建立健全作息调整规范机制,全区统一作息时间,实行学生提前到校“保姆制度”,解决上班族的孩子早入校的看护问题。二是建立健全课程设置实效机制,推广“1+1”排课法,即教师带好1门主学科同时,再相对集中带好非本年级的1门常识课。鼓励教师掌握“3个1”,即1门主学科、1门常识课、1门课后服务特色课程,努力让学生在校能“学饱学好”。三是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实践机制,建设“琅琊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印发《琅琊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多方位多角度推进学生“学农学工学商”的劳动教育落地落实。扬子路小学“劳动技能竞赛”、琅琊路小学“小小售货员”、紫薇小学“社区小管家”等等,把劳动技能带入校园,把劳动意识融入心田,收效明显。四是建立健全阳光体育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健康第一”体育理念,充分发挥阳光体育大课间在调节学习节奏、缓解心理压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确保学生每天在校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五是建立健全协同育人创新机制,引进长三角优质教育团队,谋划“家校共育共建”项目,在四所学校开展试点。组织学校同社区、商场、旅游景点、企业等广泛深入开展共建活动,积极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机制。六是建立健全教师培养关爱机制,打出“师德云端测评”“区管校聘”“工作量改革”等改革组合拳,构建新时代琅琊教育区域新生态。
接下来,琅琊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问题为导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持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进一步落实“双减”工作,让“学在琅琊”品牌持续绽放光彩,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滁州市第一小学
增效“双减” 标本兼治
为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滁州市第一小学(以下简称滁州一小)以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突破口,以精致化管理为抓手,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以强化德育、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深入探索增效的策略、方法和途径,逐步建立和完善“双减”的长效机制,推进学区科学内涵发展,稳步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强化责任 落实“双减”
政策下发后,滁州一小迅速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总务主任为副组长,全体教师参与。
学校多次召开教师会议,组织学习“双减”工作的有关文件,领会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双减”的深远意义;利用教师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教师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开展“一堂好课的标准”“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双减,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等专题研讨,辩证认识“双减”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区有关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政策和工作要求,认真执行相关“双减”规定,做到有布置、有落实、有反馈。通过学生代表座谈会、家长会等渠道,听取学生、家长对“双减”工作的建议和要求,结合实际按上级规定不断改进。
创新推进  增效“双减”
为保障学生充足的睡眠和运动时间,滁州一小建立了学生睡眠质量监督机制,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9小时有质量的睡眠。教导处要严格按照区统一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按时作息,并科学制定“课程表”和安排大课间活动,并将其公布在学校显眼的位置上,接受社会、家长监督。每天上、下午不少于30分钟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真正动起来,不断提高活动效率,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
在计划课程饱和、学生活动时间严格控制的前提下,学校根据学生发展以及学校特色发展的需求,科学设置了各类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想方设法保证活动正常开展。在作业设计方面,全校实行班主任负责制,负责协调控制语数英等各科作业总量。并要求做好各年级各学科的差生跟踪,建立好差生跟踪档案,制订补差方案,努力做好转差工作。同时做好培优工作,尽可能使不同的学生都获得大的发展。
为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学校在改革课堂模式下了大功夫,不断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向课堂要质量。建立由校领导和学校中层组成的“课堂教学改革指导小组”。开展随堂听课,了解课堂教学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指导,充分发挥各类教科研骨干在校内外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在不同的范围内做好专题讲座,上好示范课、研究课,通过师徒同上一堂课,开展“同上一堂好课”的研究活动。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滁州一小始终将把“双减”工作作为学校领导与教师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期绩效考评工作,真正做到增效“双减”、标本兼治。

滁州一小特色剪纸课程


滁州一小活力测评促成长

 


滁州市宝山学校
“减”而不简 “增”之有效
滁州市宝山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于2020年8月成立,“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积极行动,紧抓“课程设置”“作业形式”创新,拓宽学生实践渠道,落实“五育并举”,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大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做到“减”而不简,“增”之有效。


把住减负“根本点”
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个立足点,宝山学校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纠正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的行为,切实减轻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课业负担。做到三不: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不集体征订任何教辅资料,不进行书面期末测试。适当布置阅读、朗诵、手工、跳绳等提升个人素养的多样化作业。三年级推行“作业登记协调公示制度”,在减量不减质的情况下,精选作业,分层作业,提倡布置开放性、创造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坚持每天体育作业,助推“绳”采飞扬大课间。期末采用开放、立体、有趣的“智慧游园”无纸笔测试形式,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与快乐同行,知识与趣味相伴。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作用,从一年级开始,分学期推进《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诵读,每学期举行比赛展演。
紧盯提质“中心点”
“双减”政策实施后,家长的焦虑可谓是成倍增加,此时,课外“减”的前提无疑是课内“增”。在宝山学校,课内提质始终围绕“一个中心,三个紧扣”进行。一个中心:学校工作真正做到以教学为中心,把时间还给教师。优化教师教科研成果、教学业绩评价奖励机制,做到优绩优酬,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热情,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三个紧扣:一是紧扣课标;二是紧扣教材;三是紧扣作业,优化设计,在“保质、控量”上下功夫。
与此同时,学校组建各学科“成长共同体”,利用每周教研日等开展教科研活动,为教师赋能。近年,学校一人获滁州市中小学优质课大赛市一等奖;两人获琅琊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少先队辅导员说课大赛一等奖。
供给减负“关键点”
为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确保所有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宝山学校不断丰富校本课程供给,精心创设融合课程,在课程多元化方向探索。开发了“我和二十四节气有个约会”主题融合课程,如,春分“种植”、惊蛰“挖荠菜”劳动体验,立夏制作“五彩饭”等。“‘花样’少年‘寻味’菊花”的融合课程以滁州市花“滁菊”为背景,学生全程参与菊苗培植、拔草浇灌、采摘烘制……学校还创立了琅琊区首家校园电视台,开设小主持人课程,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同时,发展对外宣传的新途径。
在特色课程开发方面,学校开设特色课程20多门,涉及科技创新、艺术素养、体育技能、劳动实践等各类别,实施课后服务课程“点餐”模式,学生自愿参加。既满足了学生们的多元发展,也减轻了学生们的精神压力、学业负担。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99.6%,家长和学生的满意度达99%以上。
此外,在校外学科培训机构关停的大背景下,经区民政局审批,宝山学校成立了“滁州市琅琊区宝山学校科技俱乐部”,于周末开设相关课程,目前二、三年级开设硬笔书法、口才、创意制作、啦啦操、科学实验、烘焙制作、无人机、编程等二十多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家长欢迎,尤其是“美食美课”劳动教育课程,反响良好。本学期,年级参与占比98.3%。俱乐部课程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缓解了家长看娃忧虑,减少了家长校外培训开销,体现了学校办学的公益性。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各项“双减”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学校教育真正向“五育并举”发展,“双减”带来的实效,得到了学生、家庭、社会的肯定。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深挖校内教师潜力,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丰富而有营养的课程。

宝山学校“寻‘味’家乡美 争做传承人”系列活动展示

 

 

本版稿件由吴  琼  吴雄峰  田  伟综合整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