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学科一见 统编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探析 □东至县至德小学 范金胜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构建了精读、略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略读课文成为衔接课内外阅读的重要桥梁,可见其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从三年级开始,教材除习作单元和综合性学习单元外,其它单元基本都编排了略读课文。为了帮助一线教师整体把握小学阶段的略读课文,明晰其编排特点和价值取向,以便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进行了如下探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编排特点 (一)课文篇数占比高 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三至六年级课文总计205篇,其中略读课文57篇,约占27.8%。从三年级开始,虽然每册的略读课文篇数不一,但总比重始终在22%以上。由此可见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 (二)课文体裁多样 教材中选编的略读课文体裁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散文、诗歌、神话故事等,其中散文居多。学习体裁多样的课文,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体特点的认识,让其掌握不同文体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三)课文编排重应用 教材中每个单元的略读课文,有的安排在最后一篇,有的安排在两篇精读课文中间,有的分别安排在精读课文之后。这样富于变化的编排方式,目的是将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更好地运用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去。 (四)课文教学指向明 教材中所有的略读课文文题下方都安排有“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进一步落实单元阅读能力训练要求。有的还和前面的精读课文在内容、方法等方面适当关联,提示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时,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 统编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价值取向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全面提升核心素养。”略读课文作为语文课程内容之一,其教学的价值取向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工具价值:运用方法落实语文要素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采用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组织结构,即同一单元的多篇课文不仅人文主题相似,而且要求落实的语文要素相同。语文要素就是学生要掌握的能力、方法和习惯。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指出,精读课文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举例子,给方法,激发兴趣,习得能力;略读课主要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文中,巩固能力,养成习惯。 如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安排了4篇课文,语文要素是要求学生能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时,教师围绕课后习题引导学生抓住哈尔威船长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感受他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这是教方法;而后面的两篇略读课文,就是用方法。《黄继光》一课阅读提示:“读一读,找出课文中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他怎样的英雄气概。再读读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和同学交流。”《挑山工》一课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说说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作者说‘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找出这几句话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说说其中包含了怎样的哲理。”教材提示中的“读一读”“找一找”“说说”等,都是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自主交流,完成从学习语文要素到应用语文要素的转变。 同样是落实语文要素训练,精读课文侧重于指导,略读课文落脚在运用。这是略读课文工具价值的体现。 (二)人文价值:多元解读领悟情感主旨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双线并进,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都在单元主题的统摄之下。那么,略读课文对单元主题的达成起到怎样的作用呢?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虽然有着相同的主题,但是它们切入主题的角度、方式往往不同,主题层次也不同。 以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走进鲁迅”,其中两篇精读课文分别是鲁迅的小说节选《少年闰土》和散文《好的故事》,两篇略读课文分别是回忆性散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臧克家的现代诗《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两篇精读课文是从鲁迅的作品中看鲁迅,两篇略读课文则是从他人的作品中看鲁迅,前者关注鲁迅代表作的内容,后者关注的是鲁迅的形象。两篇略读课文中的鲁迅形象也是略有不同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从亲人的视角回忆了有关鲁迅的几件事,呈现了一个关心晚辈、治学严谨、平易近人且“为别人考虑得多,为自己考虑得少”的形象;《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则以诗歌的形式,赞扬了像鲁迅一样造福人民的人。四篇课文体裁各异、角度多元,层次也不同,随着课文学习的推进,学生心目中的鲁迅形象愈发完备立体,对鲁迅的崇拜之情也愈发浓厚,逐渐升华。 丰富对单元主旨的认识,彰显多元化的文本解读,升华单元人文主题导向下的情感,便是略读课文的人文价值。 (三)过程价值:打造自主自在阅读空间 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显著不同是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以默读促思考、以交流促表达是略读课文的常规教学范式。 例如,五年级下册略读课文《童年的发现》的阅读提示:“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我’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结果怎样?默读课文,找出你觉得有趣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和同学交流自己有过什么‘发现’。”“默读”与“交流”成了略读课文阅读提示中的关键词,默读指向的是自主,交流指向的还是自主。默读,在提升阅读速度的同时,让学生将注意力投射在对整篇文章内容的理解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奠定基础。交流,将学生从回答教师问题的角色中解放出来,让生生对话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充分给予学生展示自主阅读成果的机会。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平等对话氛围的营造者,成为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促进者。对于中高年段的学生而言,这样的课堂显得弥足珍贵且必不可少,有利于将学习引向自主,把思考推向深处,从而让学生更充分地沉浸在阅读氛围中,享受阅读过程,爱上自主阅读。 精读课文的“教读”和略读课文的“自读”,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的语文学习体验,构建了多元的学习方式,略读课堂和精读课堂形成互补,略读课堂独特的过程价值就在于为学生打造更为自主、自在的阅读空间。 探析统编教材略读课文的编排特点和价值取向,有助于一线教师明确“为什么要教略读课文”,为“怎样教好略读课文”指明正确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