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教学反思 课前有“备”芬芳自来 □六安市裕安区梅花小学 朱成红 都说诸事万般难,最难在开头,若是头开好了,接下来的事儿就容易多了。不管是新学期还是新班级,开头做好、做实、做充分,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和班级工作都会顺手很多,新任教师工作事前有“备”,必定芬芳自来。 首先向前班主任了解学生整体情况:班级学生整体学情如何?学困生的数量是多少,是否有学科偏向?哪些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可以起到引领性作用?哪些学生独立性强,能够独立完成学科自主学习? 了解学生整体学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出学科和课堂计划,便于开展师生共学。知道学困生的数量以及具体学困程度可以帮助我们提前规划“培优补困”,有针对性地做出个性化指导。开学后再利用课堂互动以及课下碎片时间与学困生沟通,进一步调整教师的上课方式以及沟通方式,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班里总有一些走在前头的学生,那么这些学生就可以成为班级学困生的“小老师”,就像咱们学校教师间的“青蓝计划”。学习好又会管理的学生则可以成为教师的小助手,在享受知识沐浴的同时还可以收获一份管理能手的自信心。 事前向前任教师了解班级学科习惯:班级语文学科方面有没有固定的学习习惯?例如,每周写一篇周记,每日睡前15分钟课外阅读,每日一位同学轮值分享阅读收获等等。如果这些好的学习习惯因新教师的到来而中断,对于学生眼下来说是失去了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对于长远的人生来说则是巨大损失,好习惯的养成实属不易,我们教师不仅要栽花,还要学会护花。 假期有没有布置相关作业,反馈方式和奖励机制是什么?像我们这个班级,前任语文教师布置了制作课外阅读书签的活动作业,那么开学后我就要为活动做出反馈,并且沿用前任教师的奖励机制,对作品做出班级评比,上报校级参与年级评比,最终给学生们的参与做出相应等级的奖励,既对前任教师的工作有承接,也对学生们的自信心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 能否将自己的教学特色与班级学科学习习惯结合?长处做加法,收效往往大于得数。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都有自己的带班侧重点,如能融合自己的教学特色,对班级学习氛围的养成和提升是一大推力。我的教学特色是“由文及文,有始无终”——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都有相应主题,我们带着好奇心与思考力进入课文,带着感受与写法走出课文,并且将感受联系到实际生活,将写法运用到生活记录;整本书,整个学期一旦有了开启,那么这样的习文习惯则不会有终结,课与课、单元与单元、学期与学期之间都架起了隐形桥梁,持续地进行,有始无终。班级原来有睡前15分钟课外阅读的习惯,我就会继续沿用,并且考虑将阅读——分享——运用做融合,将师生长处做加法,让收效大于得数。 事前与全班做学科沟通:初印象,开学前一天利用班级线上家长会的契机,与全班学生家长见面。通过“初见”给大家一个整体印象,一个整体“威严”的印象,这对开学后的工作来说极为重要。初生牛犊不怕虎,小学中高学段学生都是心里装着一百个胆子的娃娃,如果不在第一面让他们感受“严”,那么往后的学习生活中就难以表现“严”。学生们喜欢获得教师语言的表扬,喜欢得到教师的温和一笑,更喜欢感受教师轻拍肩膀的信任,但是这些都要慢慢来,一点一点地来。 学科要求,提前告知学生们班级的语文学科要求,让学生们“有备而来”,这对开学第一课很重要,对整个学期的语文学习都至关重要。每年我们经历寒假、暑假,校园外生活多少会让学生们惬意得有点儿“忘形”,如果学生带着一脑袋的空白走进学校,走进语文第一课,难免会在课堂上给教师打个措手不及。 预习,是自从事教学工作以来,我极为关注的一项。所以在开学前一天提前将预习项目、要求和示范详细地告知学生和家长,既能够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收获到“有备而来”的喜悦,更能够让学生们养成一个新的好的学习习惯,从中受益。当然,这对于学科教学工作来说,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把头开好,后面的事儿就简单了。 结合课程表和作息表,开学后每日工作应该如何安排?这是每一位教师都会思考的问题,毕竟大家一旦决定要走上讲台,就必然要面临“忙得脚打后脑勺”的状态。如何让工作有条不紊,前置规划很重要。整块的时间做整块的事儿,碎片的时间做琐碎的事儿。除了常规琐碎工作以外,备课——授课——批阅——讲评——二次批阅——背默——反馈,这些事情应该做什么样的前后顺序安排?课与作业之间如何过渡衔接?哪些环节需要做到承上启下?这些问题要结合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提前做好规划,待开学操作后再做微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