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课堂内外 秉承宣纸风骨 弘扬中华文化 □泾县城关第二小学 杨 剑 泾县城关第二小学位于美丽的青弋江畔,创建于1963年,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激发兴趣、面向全体、发展个性、全面育人”为办学宗旨。2015年学校搬迁至新校区,在打造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学校把地域“四色”文化中的白色宣纸文化作为学校校园文化主题来打造。通过几年的主题环境打造和教育活动开展,结合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园文体活动,开展校外社会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围绕中华传统文化和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中探索出一条富有二小特色的宣纸文化。 把宣纸文化同育人目标相结合 打造具有宣纸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所有教学楼以著名和特色宣纸品牌来命名,如:乒乓球馆命名为崇星堂,行政楼命名为玉泉楼,阶梯教室命名为红星学堂,图书馆命名为宇轩阁等。学校宣传栏是古朴的徽派风格,栽种了宣纸制作所需的原材料青檀树,建立“悦读”文化连廊;将学校前后大门分别以中国最高学府来命名为北大门和清华门;贯穿先后大门的主干道命名为成长大道。一系列校园文化打造旨在为师生提供文化育人的环境。 赋予校园宣纸文化内涵。泾县宣纸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其具有的特点恰好同育人的目标不谋而合。学校对各教学楼、场所、楹联、文化点等建筑进行文化提炼整合,并结合了学校其他文化形成了文字材料,通过学生红领巾志愿者向新生、家长、来宾等进行教育和讲解,宣传中华优秀文化艺术——宣纸。学校以宣纸文化为特色,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就是通过宣纸的文化来培养和影响青少年,让学生们铭记家乡中华优秀文化宣纸,具备宣纸的品质,努力成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高洁纯净、润泽如玉的人。 开展与宣纸文化相关的学习实践活动 传承白色宣纸文化开展研学活动。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华优秀文化艺术——宣纸的文明魅力,学校每一年都会组织学生赴泾县宣纸文化园开展参观体验学习活动。学生们通过观看复杂繁琐的制作技艺,亲手捞制一张宣纸,参观宣纸文化发展历程,观看名家书画作品等文化研学活动感受和了解宣纸背后的文化价值,体会大国工匠、非遗文化传承人的坚守和传习,树立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自信和传承。 开展宣纸相关制品的学习体验活动。学校除了组织学生开展宣纸制作参观体验活动外,还开展同宣纸相关制品的学习体验活动。每年组织学生赴泾县宣笔厂参观学习宣笔制作技艺,体验毛笔制作;每一年都会邀请省级非遗传承人郑智源对宣纸后期各类纸品加工技艺进行讲解,学生亲手体验各类彩宣制作。 开设书法课程研习书法。在课程设置上有书法教学课程,在每天下午的第一节课的20分钟里,专职书法教师或兼职教师带领所有学生研习书法,低年级用水写布研习,高年级则用毛笔在宣纸上研习。学校配有2间专职书法教室,有专职书法教师教学,学校成立有书法社团,不定期邀请县域书法家来校指导教学。每一年都组织开展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优秀书法爱好者代表全县参加市书法成果展。 开展好美术课程中对中国画的学习。做好美术学科中中国画的教学活动,学校美术组为喜爱中国画的学生成立了中国画社团,在专职中国画教室里学习中国画。每年学校都组织开展现场书画赛,一大批中国画爱好者现场绘画,展示宣纸上的水墨交融。在2021年泾县宣纸文化艺术节中,学校分别组织学生参加了千人书画创作大赛,组织学校学生记者对宣纸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文艺演出进行现场观看和采访活动。 进行宣纸文化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学习 加强文化艺术类课程的管理。学校设有艺体组专门对学校艺术类课程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学校配备多名专职教师,同时根据活动需要邀请校外专家、非遗传承人或民间艺人担任辅导员。 开展宣纸文化校本课程的研究。目前,学校正着手开展宣纸文化校本课程的研究,研究将宣纸的制作技艺带入课程,研发宣纸课程,让不同年级段的学生都能体验感受宣纸文化的魅力,逐步形成校内宣纸文化课程同校外实践课程相结合。 “泾川三百里,佳境千万曲。”泾县自古以来人杰地灵,钟灵毓秀。正是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粹——宣纸。作为泾县的学校,作为泾县的青少年有责任和义务肩负起宣纸文化的传承。“一张生宣纸,写尽千古意。”正如宣纸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文化和历史情怀,历久弥香,泾县城关二小也将肩负着育人使命,以地域特色文化引领学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