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坚守绽放生命 落实“双减”育桃李 潜心浇灌向阳花
04版:教育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50期  总第243期  2023年03月01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50期  下一期
落实“双减”育桃李 潜心浇灌向阳花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3-03-01 14:24

教育管理
落实“双减”育桃李  潜心浇灌向阳花
——蚌埠市吴安小学扎实推进课后服务民生工程
□吴  瑰
蚌埠市吴安小学秉承“以美育人,向日而升”的办学理念,积极营造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活动,并借助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形成学校特色,让教育充盈着幸福。自“双减”工作开展以来,吴安小学全体教师深刻领会“双减”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减负不减责,减负不减质”为导向,秉承“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多措并举,全面落实,积极推进“双减”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聚焦学生成长需求,做好顶层设计
课后服务是一项育人工程,也是社会工程和民心工程。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学校努力做到:“安全第一”,做好学校放学时间和家长接送时间的有效衔接;“作业优先”,以学生能在校内完成作业作为课后服务的头等大事;“兴趣为本”,以学生兴趣出发设计课后服务课程;“活动育人”,以活动实践来体现;“家校共育”,加大宣传力度,携手共育,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
学校出台《课后服务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实施方案》,做好课后服务顶层设计,构建“1+X”模式的智慧课后服务体系,为课后服务校本化保驾护航。即“1(学科辅导)+X(特色服务)”。学科辅导主要包括作业辅导、主题阅读、硬笔书法、思维发展等静态自主学习内容。特色服务以艺体类、科技类等特色课程为主要方式,分为校内辅导、学生社团、社会实践几大类。坚持校内外相结合,构建系统化、特色化的课后服务活动课程体系,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学校围绕课后服务体系架构,各年级、各学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特色课后服务活动。学科特色有整本书阅读、课本剧、飞花令、书法展示、头脑风暴、数独游戏、绘制思维导图、手抄报、心理剧、口语演讲、单词挑战赛等,这样的课程体系兼顾了学生的全学科发展。
特色服务活动有植绿护绿、唱响童年、诵读经典、体育达人、文明礼仪、眼保健操比赛、法制进校园、走进科技馆等;学校开设羽毛球、足球、乒乓球、桌式足球、啦啦操、剪纸、绘画、葫芦手工实践艺术、趣味体能、拓展阅读、书法、合唱、口风琴、舞蹈、学科类实践活动等十余种特色课程。这样的课程体系打通了学生“兴趣+特长”个性化发展的通道。
聚焦师资队伍培养,做活课程实践
在课后服务课程教师和人员的构成上,吴安小学开展了“三遴选”,即本校教师遴选、外聘教师遴选,家长志愿者参与,整合多方专业特长,鼓励本校教职工积极主动参与课后服务,骨干教师定期参与课后服务培训指导,形成高质量、多层次的课后服务人员体系。
学校还设立“学科教研日”,结合集体备课、研课磨课、作业设计、名师引领、经验交流的专题常态化教研模式,聚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推动课后服务研讨专题化、系统化、专业化、有效性发展,为“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减负提质提供可持续发展保障。
聚焦学生素养提升,做优课程实施
一是上好“作业辅导”课。每天的课后服务第一时段,学校组织学生自主做作业,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基本完成书面作业;指导学生书写规范、做题正确;辅导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在学校将知识消化透彻,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学校将作业设计分为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挑战性作业三个层次,分层布置。作业形式以学科助学作业、单元整合作业、实践创新作业三种形式,分类操作。作业内容以学科作业、德育作业、体育作业、美育作业、劳动教育作业等多种模式,优化增趣。作业评价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增强实效,体现育人功能。
二是上好“学科拓展”课。利用课后服务的第二时段,通过校内教师对学科类知识延伸拓展及引领,开阔了学生学科视野,提升了认知水平。如开展了快乐阅读、书法天地、头脑风暴、英语趣味活动等多元拓展延伸课程,促进了学生素养的提升和幸福成长。
三是上好“多彩社团”课。学校充分整合学校优质资源,每周利用课后服务,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设了课后服务社团课程,如儿童创意画、创意手工、口风琴、啦啦操、剪纸、羽毛球、篮球、合唱团等。
“双减”工作落实意义重大深远,学校负责人表示今后要不断总结经验,细化五项管理,加大课后服务力度,狠抓课堂教学常规,优化作业设计,不断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体系,构建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特色课后服务活动


“多彩社团”课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