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纬度提升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双减”政策下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实践研究
07版:课堂内外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73期  总第240期  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73期  下一期
三纬度提升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4-05-15 16:34

教学实践
三纬度提升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以和县张郝学校为例
□和县第一中学  朱红侠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蒙以养正,圣功也。’就是说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摘自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和县第一中学高中思政课教师,笔者在2023年秋季学期支教和县张郝学校,深刻感受思政课对农村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并把《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实效性研究》作为研究方向,以“课堂—校园—社会—网络”为脉络,全链条多维度探索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及社会效应。
一、“大思政小课堂”蝴蝶效应
我所支教的张郝学校红色资源丰富,该校校址是新四军和含支队的原址。支教中多次将课堂搬到革命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和现场教学,持续深入开展“爱我中华”“我爱家乡”教育实践活动。以“全域思政”育人理念为指引,立足于该校的独特优势,统合地域范围内的优势资源和多方力量,搭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等于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多功能的“小课堂大思政课”实践平台,不断延展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的“半径”,构建学生喜闻乐见的“新课堂”,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有效融合。加强与周边教育单位的交流合作,共建共享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研究平台,合力挖掘和编制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图谱”,推动建立功桥镇道德与法治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破除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空间壁垒,找准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与其他课程实践教学的契合点,创新完善校内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协同机制,实施跨学科享实践教学资源,在空间维度上覆盖“课堂—校园—社会—网络”全链条,实现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与其他课程实践教学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整合中小学校、关工委、团县委、县科协等多方力量与资源,结合实际开发丰富多彩的道德与法治特色课程,将实践教学与学生的身体成长、心智成熟、技能成才、学业成功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唤醒潜藏于青年学生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和文化自信,引领青年学生在“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过程中练就实现自我、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真本领。
二、多方协同构建全员道德与法治学习模式
支教中,积极引导和学生共同参与道德与法治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增强道德与法治的亲和力和实效性。贯彻落实“教师主体、学生中心”的理念,创新教学设计,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师生互动,不断拓展“同学同研、同备同讲、同向同行”育人路径,有效调动教师在道德与法治实践育人环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体性、参与性。利用和县一中思政课名师资源努力组建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团队,整合优化校内外教学资源,立足张郝农村学校区位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实践教学平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挖掘各类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延伸拓展思政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方式方法等,优化实践教学过程,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有效性,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真正实现启智润心、入脑入心。以全员练兵、集体磨课、专家评课、阶梯式培养等方式推进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建设,提振道德与法治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选择、理论依据、制度设计、文化支撑的信心,使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心怀“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结合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内容,聘请县关工委及功桥镇关工委专家担任道德与法治兼职教师,实现社会思政资源与学校思政授课的双向流动,形成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素质优良、彼此协同的育人合力。通过师生自编自演的舞台剧呈现方式,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阐释清楚,获得了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
三、虚实结合盘活全域思政课堂
支教期间,我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将道德与法治课程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发力,以重大历史事件、重大节庆活动为契机,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互渗透,体验教学与现场教学相互支撑,画好农村初中学生思想成长的“同心圆”。创造性地推进思政主课堂、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的有机结合,全方位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邀请专家学者、道德模范、英模典型走上道德与法治课讲台,用心用情讲述亲身经历的生动鲜活故事和先进感人事迹,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打造“行走中的思政大课堂”,让思政课可亲、可见、可感,引领青年学生追寻革命足迹、赓续红色血脉,领略科学真理的魅力,产生心灵震撼和情感共鸣。坚持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出发,把道德与法治课“搬”进爱国主义研学研修实践基地,用身边的鲜活案例和厚重的历史素材教育感染青年学生;组织师生进行社会实践考察,让青年学生“动”起来,让实践课堂“亮”起来,让思政大课“活”起来,学生亲身体验和深刻领会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历史进程,感悟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在行走中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