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花开了 槐花,正香里 做留守儿童心灵的守护者 洒向角落皆是爱 对学生,要充满感情 视点
05版:德育天地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3期  总第248期  2009年09月11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期  下一期
对学生,要充满感情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合肥市包河区教育局教研室 王一枝 日期:2009-09-11 00:00

        教师对学生要充满感情,就必须改进师生关系;改进师生关系,反过来也要求教师关爱学生。
       构建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密切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前苏联教育学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而平等,教与学才会畅通无阻。教师无偿地奉献爱,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心目中也会自然而然地激发出对教师的爱。
       司汤达曾经说过:“在热情的激昂中,灵魂的火焰才有足够的力量把创造天才的各种材料熔于一炉。”因此,发自内心的热爱、迷恋和追求是动力的源泉,常能激发出巨大的潜能,获得出乎意料的成功。
        我从事语文教研多年,常常看到语文课堂上出现的情景是,学生听不进去,语文课毫无美感可言。那些原本文质兼美的文章,有的老师却整堂课一讲到底。老师不停地讲,学生满不在乎地听,师生之间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人。如果老师有感情地、有激情地去范读课文,学生就会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对文章的情感基调作出准确的把握。产生情感的共鸣,才会满怀激情地去听、去读、去体会。学生进入散文的意境之中,自然会情绪激荡,达到审美的效果,师生的关系也就会更加和谐。
        在我听过的课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徐老师教诗歌的一节课。在那次教学中,老师以饱满的情绪、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去感染学生,学生也很动情。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和激情,相当和谐,真可谓是“以智慧点燃智慧,以激情点燃激情”。
        老师对学生的关爱,首先体现在关注学生的学习上。关注学生的学习,就是要把师爱细化到每一堂课上。每一堂课都充满感情地去教,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到和老师之间越来越亲近。学生一旦喜欢上老师的课,师生关系也会日益融洽。一个合格的老师应以满腔热情,满怀豪情,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让学生的智慧之光熠熠生辉。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