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撑起一片蓝天
03版:班主任驿站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70期  总第233期  2018年07月13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70期  下一期
用爱撑起一片蓝天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18-07-09 13:19

编者按    学校与家庭是担负儿童教育的两个法定责任主体,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形成合作共育的格局,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根本保障,也是我国教育的基本理念。
孩子教育好,单靠学校和教师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避免形成教育真空,使孩子在学校和家庭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要知道,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单纯的只靠学校和教师是无法教育好孩子的。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是基础,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万不可小觑的,孩子在校的一言一行都是对其家庭教育的影射。日常生活中父母的正确教育、合理引导,日后都会是孩子无形的财富,让孩子受益终身。
如何将家长引入家校共育的轨道中来?如何将家校共育的效果落到实处?本期班主任驿站我们走进桐城市北街小学,看看该校负责人和教师有什么好的做法。

特别点评
家校共育 构建和谐校园
□桐城市北街小学校长  叶轻风
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阶段,易接受同时也易改变。家庭教育环境较好,方法得当,就会促进学校的教育效果;反之,就会削弱学校的教育效果,因此说“家校共育”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做好家长工作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提高师生服务意识,增强责任意识。教师要放弃过去以自己为中心的本位思想,走下讲台,走近家长,主动接受老百姓的监督。教师要树立“教育好学生是本分,教育不好是失职”的观念,增强责任感。
树立“开发家长”的思想。学校和教师在家校共育方面要主动出击,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家长学会教育学生,挖掘家长的教育潜能。真正使家校形成合力。在指导过程中坚持少埋怨、多尊重;少要求、多引导;少说教;多感动,少单调、多互动的原则。
家长活动要准备充分,形式新颖。无论是家访、家长座谈会,还是家长学校的培训讲座都要准备充分、针对性强。尊重家长,珍惜家长的时间,注重过程,注重效果。要开创一些形式新颖的活动如:家长进课堂、参加主题班队会、共同开展文体活动等。
众所周知,学校工作任务之一就是为家长服务,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才能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说家校共育是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雨露甘霖 润物无声
□二(2)班班主任  方利平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教师与家长必须建立和谐、友好的家校关系,充分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家校互通交流,调动家长的力量,才能构建和谐的凝聚力强的班集体。
在平时的工作中,遇到家长我都会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有时还“顺便”聊上几句。我力争与每一位家长和谐、融洽地相处,创建与家长平等交流的平台。
除了与家长密切交谈,我还定期家访。家访,让我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班有个叫小伟的学生,上课总是不听课,扰乱课堂秩序;下课也总是喜欢惹祸,闹得班上不得安宁。我屡次教育,却成效甚微,于是,我决定到他家家访。通过家访,我终于找到了原因。他一岁多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常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他只是想通过这些捣乱的行为引起别人的关注,获取关爱。于是,我和他奶奶制定了“爱的教育”的方针,在学校,在家庭,我们尽量给予他更多的关注,更多的爱。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小伟慢慢地有了转变,能和同学融洽相处了,纯真的笑容又回到了他的脸上……
总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水乳交融,我们教师要用一颗真诚的心,与家长沟通;用爱的雨露甘霖,润物无声,雕琢美玉,每一块美玉都可以白璧无瑕!用心扬帆,以爱护航,家校共育必将开出绚烂的花朵!

 


家校共育不放假
□五(5)班班主任  桂德霞
一到寒暑假,许多孩子就成了小懒虫、小馋猫,生活散漫,作息无规律;作业磨蹭,没有质量和效率;缺少运动,体重直线飙升……开学之后,教师和家长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让他们重新步入正轨,这一系列的问题让我意识到假期里坚持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去年暑假,在家校共育方面我做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尝试。放假之前,我便向全体学生发放了家校互动共育通知书,里面的内容囊括:暑假须知、暑假作业、放假时间以及班主任要求等,让每位家长都知晓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们回到家,就和家长一起统筹规划假期生活,列出了总计划、每周计划甚至是每天的计划。这样,学生们的暑假生活变得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了。
我还将班级的学生划分为十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位组长,并取一个响亮的组名。每天晚上,小组内同学将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汇报给组长,然后由组长汇总到班级微信群,无形中产生了竞争意识使得大家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全班一个月左右就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剩下的时间,大家还读了很多的课外书,积极参加征文比赛;有的出去旅游或参加夏令营活动,回来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作文;有的参加爱心义演活动,为别人送去欢笑……
暑期接近尾声时,我让学生和家长们都写了一份总结,家长们纷纷夸赞孩子在假期各方面的表现让人满意,同时,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也学会了如何与孩子相处。孩子们则表示他们因为有了展示的平台,团体的力量,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

 


让“微信”为家校共育架桥引路
□四(5)班班主任  黄  帅
不知不觉中,微信这一新的交流方式已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进而影响着我们的教育。微信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家校沟通方式的不足,在家长和学校之间架起一座能随时随地沟通的桥梁,让彼此的交流更方便、更快捷。
家长是教师教育孩子的最佳同盟者,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生活环境、学习阅历的不同,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不大注意方式方法。为此,我借助微信这个平台,定期向他们分享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比如:语文教师每天通过在微信群里提醒“阅读打卡”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并适时进行好书推荐和阅读方法指导;数学教师每天及时整理错题,拍照上传到微信群,有针对性地评讲,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互动,我发现,不少家长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教育方法得到改善,教育起孩子来也越发得心应手。
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不难发现,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于是我及时抓拍学生们在学校的各种镜头,并将这些珍贵的照片和视频在班级微信群中进行现场直播,家长们在为自己的孩子高兴、自豪的同时也感受到教师教学的辛苦,育人的精心,自然越发信任教师,更加支持学校工作。

 


家访也要讲究艺术
□五(3)班班主任  蒋泽斌
教育孩子,教师要做有心人,要学会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而家访无疑是家校沟通合作的有效方式之一。如何做好家访,将效果落到实处,教师除了要与家长真诚交流,还要讲究艺术。
家访时教师要多“报喜”,少报“忧”。正确评价学生在校情况,多夸奖学生的优点,增强学生自信心;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善意地提示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其改正。
新转到我们班的袁超同学,性格较暴躁,喜欢动手动脚,学习成绩一直很差。经过调查,我了解到他的爸爸工作很忙,无暇顾及他,妈妈经常采用“棍棒教育”,不但无效,还让他产生了抗拒心理,家长对此也很苦恼。针对他的情况,我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时机帮他改正。在一次体育课上,我发现他喜欢打篮球且打得不错,于是我找到了教育的突破口,开始进行家访。
刚跨进他家门,他的妈妈误认为他又闯祸了,脸阴沉沉的,让袁超出来。我赶忙解释,“请不要误会,我路过顺便看看。”气氛缓和了一些,我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他在球场上的精彩表现。家长很吃惊,她说她从来没听过老师表扬孩子。袁超听到我的夸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见时机成熟,就建议家长多一份耐心,鼓励袁超将篮球场上的风采带到学习中,奋力拼搏,做个知书达礼的学生。在我的关注下,他的表现逐渐有了改善。

 

美丽的行走
□三(5)班班主任  李萍丽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是最富影响力的人。父母的教养态度、教养方式无时不在影响着孩子,而班主任又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纽带。作为班主任,我努力以自己特殊的身份来做家庭教育的“润滑剂”,争取家长来配合学校教育。通过家访、家长会、家庭联系卡、家校通和班级微信群等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孩子们在家里的表现。
现在的年轻父母对孩子在生活上十分关爱,可真正将孩子作为有独立人格尊严的人来看待的父母并不多。孩子在学习上有什么问题,在和父母诉说时,稍不如意,可能会招致责骂,其实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对那些坚持接送学生的家长,我尽量挤出时间和他们接触,面对面随时随地交流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有些家长难得碰上几面,我就利用家校通和微信平台,不定时发送短信告诉家长学生在校情况。还经常利用写话或日记等作业“传情”,在每天批阅作业时及时写上几句评语,家长也会在作业后回复。当看到家长发自内心的话语,我由衷地感到高兴,欣慰之余,我深感工作的艰辛和光荣。
一路走来,有烦恼,有喜悦,有心酸,有甜蜜。是啊,每个学生都像一把锁,在美丽的行走中,我用真心真情去寻找打开这些锁的钥匙!

 

 

家校携手呵护花开
□一(6)班班主任  汤荷芝
众所周知,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在影响孩子成长的诸多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环。如何做好家校共育,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我们班有一个男生经常不能按时上交作业,通过观察,我发现他并不是没有上进心,主要还是学习基础差。而且因为学习不好,性格也变得日益孤僻、不合群。通过家访,我知道了这个孩子的父母长年在外地打工,孩子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而爷爷奶奶又辅导不了他的功课,导致成绩越来越差,出现逃避作业的现象。全面了解了该生的情况后,我立即主动和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向他们说明了该同学在学校的表现,并根据他的情况和家长商量对策、制定帮扶策略。我动员班里的优等生主动和他交朋友,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课;课堂上,我有意留心他的表现,发现他的点滴进步就及时加以表扬。不知不觉间,学生的学习态度转变了,课堂上的朗读变得流利、声音也洪亮了许多,我和同学们一起为他的进步鼓掌,内向的他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笑容,慢慢地性格变得开朗起来,和同学的关系也亲近了许多,课间活动时常会看见他与同学快乐交谈、嬉戏的情景。
这个学生的转变让我深刻地领悟到,教育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靠单方面的力量是难见成效的,只有学校与家庭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隔代教育要制定家规
□二年级教师  赵海英
随着社会的竞争加剧,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越来越多年轻的父母全力以赴投入到职场,孩子往往由祖辈养育,这种隔代教育在学校越来越普遍,我们班将近一半的家庭采取了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有的优势是祖辈家长拥有充裕的时间陪伴孩子,丰富的人生阅历可以教育孩子。但隔代教育往往会形成“隔代惯”现象,容易形成亲子隔阂,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那怎样让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优势互补呢?
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好的家风、家规、家训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还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和鞭策。首先,我要求学生回家和家长们一起制定家规家训,父母制定几条,爷爷奶奶制定几条,学生和家长一起协商制定几条。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家规家训对修身、齐家以及国家的富强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制定好家规家训后,我在班级举办了一个“我家的家规家训”汇报会,学生们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自家的好家规家训,有歌咏、诵读、话剧、快板等表演,我还让学生和家长合作完成手抄报,在班级举办手抄报展览。
家规家训的制定和展示,约束了隔代家长和年轻父母的言行,这样孩子就能生活在一个勤奋学习之家,勤俭节约之家,遵纪守法之家,积极向上的和谐幸福之家。这样的好家风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孩子在无形中,形成了优秀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版稿件由姚勇、吴琼整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