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少年校园 足球特色学校江淮行
01版:今日问教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72期  总第232期  2018年09月2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72期  下一期
全国青少年校园 足球特色学校江淮行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18-10-11 13:21

合肥新站高新区:足球 学生成长路上的“筑梦师”
核心提示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及试点县(区)名单,这是继2015年以来连续三年评选出的第三批足球特色学校,而这些特色学校和试点县(区)是引领校园足球改革发展的排头兵,是校园足球改革发展经验积累生成的试验田,是校园足球加快普及发展的示范典型。而就在前不久安徽省校园足球工作推进会上,对全省校园足球工作发展更是提出了思想认识再提高、制度建设再提速、师资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等多方面的要求。为此,本报推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江淮行”系列报道,针对各县(市)区选取有代表性的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分享其先进经验,以飨读者。

体验运动激情 感悟足球文化
□居英婕    陈    静
合肥市七里塘小学被评为“足球特色学校”以来,就一直将校园足球列入学校教育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中,列入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课余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中。为激发学生们热爱足球运动的情感,培养学生勇于拼搏、敢于竞争、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学校也表示,会继续开展各类足球比赛和各类运动赛事,让学生们充分体验运动所带来的快乐。
追逐冠军 是他们的信念
合肥市七里塘小学足球队成立于2009年,经过多年发展,球队目前由男子甲组、男子乙组、女子乙组三个梯队组成,现有足球运动员60余人。他们热爱足球、享受足球,在健康向上、增强体质、共同进步的育人理念下,推崇团结、友爱、拼搏、进取的快乐足球精神,刻苦训练技术、战术,磨练意志,发扬团队精神,不论遇到任何对手,都以“顽强拼搏,勇者无惧”为信念。而冠军,则是他们的目标。近年来,足球队成绩逐年提升,荣获诸多荣誉。如:2011年、2012年合肥市校园足球联赛三等奖;2013年、2014年合肥市校园足球联赛二等奖,2015-2017年新站高新区男子甲组三等奖,男子乙组二等奖,女子乙组三等奖;2016年烟台青少年足球邀请赛U9第一、U10第二;2017年淮北盛大杯足球邀请赛,U8一等奖、U10一等奖等。
确认工作方向 提高足球技能
为给学校足球特色发展提供保障,学校明确了工作方向。将足球穿插到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中。如: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将足球确定为特色内容,活动融健身性、普及性、艺术性于一体。激发了师生对足球的兴趣,为创建足球特色学校奠定良好基础。
小学三年级以上建有班级、年级代表队,学校建有校级男、女足球代表队;学生基本达到全员参与足球。学校会定期组织学生外出参加各项比赛,提升学生队员的比赛经验,进一步增强足球文化氛围。此外,学校有制定系统、科学的训练计划,定期会对训练水平进行评价,从而促进训练效果的提升。
学校将会不断完善校内足球竞赛制度,将巩固足球特色项目、完善设施、加强训练、打好基础,作为足球运动发展的长远规划。让学生在体验运动激情、感悟足球文化的同时,发挥学生特长、感受足球的丰富内涵。学校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校际和市区比赛,同时组织足球俱乐部或兴趣小组,吸纳有兴趣的学生参与足球活动。学校要求每年组织校内足球班级联赛、年级挑战赛,每个班级参与比赛场次每年不少于10场;除积极参加校园足球联赛外;还主动承办本地足球比赛,宣传本校校园足球文化。此外,还积极向上级特色学校及各级各类足球优秀运动队输送人才,为学生提高足球竞技水平和运动能力创造条件。
结“七小梦”校园主题 创校园足球氛围
学校始终把足球作为立德树人的载体,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健康第一”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为前提,以推广校园足球运动,作为积极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学校按照国家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并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同时,结合学校“七小梦”的特色校园主题,与各科教师相互合作与探讨,开发和编制足球校本教材,把足球教学纳入体育课堂教学中。并且,学生的体育课是以班级为基本单位,每节课前10分钟以足球专项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技、战术的情况,分层进行技、战术的传授。学校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橱窗和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情况,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足球运动的历史和我国足球运动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感。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校园足球信息平台,动态报道足球活动、交流工作经验、展示特色成果。让每个学生时刻感受到足球活动的熏陶。
学校通过创建足球特色学校活动,校园内焕发生机,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性空前高涨,学生体质明显增强,学生足球知识普及率和运动技能大大提高。通过参加各种比赛活动,球队水平明显提高。但学校仍不忘总结创建足球特色学校的经验,为今后巩固发展创建成果打下坚实基础。

 

铿锵玫瑰 美丽绽放


□吴    琼    陈    静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比赛是2016年在宿州市参加的那次五人制比赛,那时候我上四年级,刚进学校足球队不久,队员都和我一般大。可我们面对的却是初中组的‘大块头’,最后我们居然赢了,这次比赛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近日,记者走进合肥市星火小学,与该校女子足球队球员们亲密接触,也由此揭开合肥市新站区这支“铿锵玫瑰队”的神秘面纱。
2015年,合肥市星火小学成功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这让合肥市星火小学的师生们开启了属于绿茵场的足球梦,尤其是学校的女子足球队更是闯出了一片广阔的天地。(2016年合肥市第十一届全民运动会女子乙组冠军、2016年宿州“一诺杯”女子组冠军、2017年合肥市校园足球联赛女子乙组第三名。)
学校:让足球文化感染全校师生
专业化是迈向成功的良好开端。星火小学从申请成功足球特色学校的那一刻起,就走上了专业化训练之路。这也为星火小学校园足球屡创佳绩奠定了基础。“学校领导班子对校园足球的重视,为我校校园足球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星火小学蒯文杰老师告诉记者,为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学校专门聘请了专业的教练员来训练。从小技术到大战术慢慢磨练,打造出了一支强有力的球队。
专业的教练员针对性地负责主力队员的训练,而本校的教师,则负责学校球队的梯队建设。此外,星火小学还将足球开展为课程,每周每班都会有足球课。无论你是足球训练队的学员还是其他学生,都可以接触到足球,学习到足球,欣赏一场足球比赛。足球文化真正意义上感染着每一位星火小学的学生。
让学生了解足球知识、参与足球运动、掌握足球技能、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和健康良好的心态是星火小学开展校园足球的核心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星火小学不仅激发了学生足球锻炼的积极性,更是培养出足球小将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星火小学的绿茵场上,你能看到一群拼搏进取、乐观向上的足球少年。
教练:尽全力让每一个学生有更好的出路
作为星火小学特聘的足球教练,何励涛已经陪伴了这群小姑娘四个春秋。起初他应聘的时候以为带领的是男足,经过长久的思考后他最终还是接下了这个重担,可如今的他却越来越离不开这群学生。
2018年暑假,为了避开高温,足球女队的队员们每天早上从7点训练到9点,部分时候调至下午5点到7点,每周日休息一天。这期间居然没有一个学生请假,这让身为主教练的何励涛十分欣慰和自豪。
何励涛回忆,在2014年女队组建的时候,足球队迎来了很大的阻力,特别是家长。“那段时间真是难熬,一到二年级我们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兴趣,顺带挑选一些好的苗子,进入三年级后就要参加每日的常规训练,而这势必占用学生很多的学习时间。于是孩子的成绩稍有退步,家长便会急吼吼地叫停。”
现在六(2)班的丁香同学在四年级的时候就因为期中考试成绩退步被她爸爸要求强行退出了球队。后来何励涛经过与家长的多次沟通,在丁香保证成绩不退步的情况下她爸爸才松口让她重返足球队。这样的例子在何励涛身边数不胜数。“我只想给每个孩子一个好身体,在帮助她们养成一个良好的运动习惯的同时给她们开辟一个新的升学途径。”
据悉,截至今年上半年,星火小学已经有9名学生作为足球特长生被优质中学录取。
队员:我们无悔青春
走进星火小学,当天迎接我们的是一群“小黑人”,我看着这一个个正直花样年龄却无悔青春的小姑娘在烈日下挥洒汗水忍不住为她们点赞,细聊后了解到一个个坚守背后的故事更是被她们的精神所感动。
“我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6点准时从家里出门,再坐50分钟的公交车,到校后参加每天早上7点到9点的常规训练。”今年9月已顺利升至合肥市第38中学的朱静怡同学已经是一名中学生了,可暑期她依然放不下这支她深爱的球队,放弃游玩,放弃懒觉,即使家住的再远,即使这个夏天的太阳再毒,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比赛是与南艳小学对阵的那次,因为比赛中我意外受伤,而当时的我们并没有替补队员可以上场,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把即将到手的小组第一拱手相让,那个滋味这辈子都不想回味。”六(1)班的毕心凌同学想起那场少一人的比赛还在暗自神伤。
梦想的路上,星火小学师生克服一切难题,四年的时间里,从聘请专业教练到落实学校校园足球选手的梯队建设,从小技术到大战术,星火小学的校园足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取得了傲人的优异成绩。足球运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了对学生坚毅品格的培养,更是足球教育的成功。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