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数学基本思想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浅谈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数学错题资源的教学实施策略 在磨课中体验音乐教学的灵魂
14版:学科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80期  总第234期  2019年04月28日  星期日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80期  下一期
在磨课中体验音乐教学的灵魂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19-04-28 09:10

——以《游子吟》课堂教学为例
□合肥市滁州路小学  方玉婷
一节好课需要精雕细琢、千锤百炼。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会更准确,对教材的研读会更深入,教师才能体验情感的重要性,真正抓住课堂教学的灵魂。
一次“磨”课 雾里看花
从确定上《游子吟》这课开始,我一直处于冥思苦想的状态。我回忆了国家级、省级、市级优秀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选活动的课堂教学,不断学习教学录像,却始终找不到能碰撞出激情与真实的课堂感觉。
教学设计的缺陷以及对陶笛演奏的不熟练,进入不了诗的情境。另外,我还一直纠结教师用书中提到的“起、承、转、合”的教学方法。课后我的指导教师给我提出了建议:上出诗的韵味,整节课应该是诗舞音画的完美收场。
二次“磨”课 镜里观花
有了第一次的教训,我冷静地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教学目标不明确,整节课不够动情。想着如何将诗词吟诵的韵律与音乐结合,试想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为了最后能呈现音舞诗画的效果,我从前面教学环节朗读诗词时就加入了碰铃,用慢速的四声清脆的碰铃引出诗词,带着学生一边读一边感受。为了在后面的环节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觉得此课有新意,用软件做出动态Flash,将它设置成一个游戏环节。我找了一张衣服的图片,假设它是慈母给儿子缝制的衣裳,整张图片分为五块,在上课开始就交代出来,激励学生。如果这一个环节表现得好,就翻图片的一角,五次后完整呈现出图片,引出此诗的意思借以升华主题。
最后结课时,为了上出“音舞诗”的感觉,我既要交代吟诵,让学生扮演慈母在灯下缝衣,自己慌忙又舞起来,还要让陶笛吹奏二声部,演唱也要唱得有韵味,我不仅手忙脚乱,孩子们看着我的舞蹈也觉得好笑。
这一课上下来,听课的教师们都觉得歌曲教学中演唱的时间少,重难点解决得不够好;舞蹈突兀;照片的游戏让整个课堂不连贯,割裂了歌曲意境。
三次“磨”课  柳暗花明
根据听课的教师们给我的建议,我虚心向语文教师请教《游子吟》的诗词教学。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我突然发现,诗词的教学和音乐课的教学有一点相通之处就是“情”。而本课的旋律已经是最好的表达,作为教师如何启发学生体会母亲与孟郊分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如何体会孟郊无法报答母亲的恩情时所感;如何将难点与诗词相结合,不着痕迹地解决等是本课最难的地方。带着这些问题我再次进行了教学设计的修改和试上。
每个班的学生都是不同的,经历了几次试上后,我发现用母亲缝衣来描述休止符这一乐句,限制了学生对于音乐的想象力,于是我又变换了教学方法,用指挥手势带着学生唱,学生能更快地唱好这一句,难点处理的效率明显提高。
四次“磨”课  花红柳绿
经历了多次的试上,我自己慢慢融入了《游子吟》的情感状态,难点的处理也得到了听课教师的认可。课堂情感充沛,学生也乐在“情”中,陶笛学习更加深入有指导性,再与经典吟唱相结合,古风朴朴,情意绵长。
细数下来,共试上了快有20节课。尽管磨课的过程痛苦而艰辛,但收获更甚于付出:抓住了情感就抓住了音乐教学的灵魂。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