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探 多媒体技术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探 构建德育框架 润泽健康人生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15版:课堂内外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07期  总第235期  2020年12月0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07期  下一期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0-12-09 16:49

 学 科一 见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和县历阳镇中心小学  卜姗姗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万科之基础。因此小学阶段学好语文至关重要,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好奇心强,让他们一节课都全神贯注十分困难。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情绪,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成了广大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话题。
一、精心设计导入,培养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都会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在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目光。课堂导入好比提琴家定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往往决定了整个曲目的演奏或演唱水平。所以教师的导入环节格外重要。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课前所呈现的心理状态不同,注意的形式也不同。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强,不受课间活动影响,很快就能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但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情绪波动很大,易被小事影响,不能专心学习。这时候新颖有趣的课堂导入便能扭转乾坤,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听讲上来。如笔者在教学《太阳》一课时,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兴趣薄弱,笔者就以《后羿射日》这个神话故事作为导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无意中便将注意力转移到了课本上,教学效果卓越。
二、设置趣味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面对小学生群体,由于其本身具有好动、爱玩的心理特点,课堂提问一定要充分考虑问题的趣味性。当问题有趣时,学生会自然跟随教师的引导学习讨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如在教学《剪枝的学问》一文时说的一句话:“噢,‘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个道理!”课文中“减少”是指减少桃子树上多余的枝条,“增加”是指来年增加更多的桃子。为了让学生能思维活跃,跳出课本,教师提问:“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事情‘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学生思考片刻,有的说:“我利用课余时间看书,虽然玩的时间少了,可我的课外知识丰富了。”有的说:“妈妈要求我早上早起和她一起跑步,虽然睡觉时间变少了,可身体强壮多了,我觉得这也是‘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趣的提问让学生跃跃欲试,反之可能会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也不能深入理解课文的意思。
三、 运用电教手段,提高学生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越来越多新颖的教学方式被广泛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利用电教化手段辅助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一些科学性较强的说明文,图文并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例如笔者在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时,学生对恐龙虽感兴趣,但书上少量的图片并不能给他们建立直观的感受,这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恐龙的图片及视频,丰富的声、像、图文解说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全方位的刺激,教学任务在愉悦的氛围下轻松完成。综上,电教手段的运用,能突破空间限制,扩大学生知识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书画引进课堂,增强学习趣味
随着教育改革的实施,语文课堂上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教语文,学语文,更需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多样化的艺术教学形式引进到课堂中,让学生在趣中学,学中悟。如在教学《墨梅》这首诗时,笔者让学生把自己当成作者王冕并在提前准备好的宣纸上画梅写诗,再配上舒缓的音乐,学生很快身临其境。诗情画意一体的课堂跳脱灵动妙趣横生,倍受学生欢迎,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了。另外,书写也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可文章学习占用了学生大部分时间,书写教育往往被忽视。为了提高学生对书写的兴趣,在日常教学中,笔者会适时引入一些书法作品,用 “美”字“美”文吸引学生,一来可以通过书法作品本身让学生理解书写要求,提高书写兴趣,二来可以提高其鉴“美”能力,以此为范,不断学习。
孔夫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让他们从被动转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只要用心设计,积极钻研,一定会探索出更多更新颖的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