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
16版:春蚕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07期  总第235期  2020年12月0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07期  下一期
春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0-12-09 16:51

 围城里的女人

□北京师范大学    虎    莹
车子穿过一个又一个隧道,飞快地在连绵不绝的群山中穿行,在乍明乍暗的光线变化中,让人恍惚觉得是在通往世外之地。终于过了最后一个长长的隧道,这便是到了循化了。
时隔三个月之后,我再次回到这里,依然是不变的风景和建筑,街道上随处可见精心妆扮过的女人们,还是一如既往地悠闲而又自在地谈笑着从我身边飘然而过,干燥的空气和尘土的气息,飘荡其间的熟悉而又陌生的撒拉话,瞬间又把我拉回到了这个小城的世界之中。
回到家中,在这个传统的撒拉人家的小院里,永远的窗明几净,一切都收拾得干净、整洁、井井有条,而这一切的背后,乃是女主人日复一日孜孜不倦辛苦操劳才能维持的成果。撒拉族妇女的精巧能干、吃苦耐劳、隐忍克制,令我又是赞叹又是怜惜。
就在这时,我见到了索菲亚,羞涩地向我道“赛俩目”。这个可能才二十出头的姑娘,衣着打扮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成熟,眼神也有些许疲惫。在我内心深处始终觉得,这个年纪的姑娘,本应该在学校里过着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校园生活,一时忽略了她已为人妻为人母,并且刚刚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的事实。
早早结婚、生子,又经历婚姻的不幸,最后黯然离去,孑然一身,这些境遇加在一个花一般灿烂年纪的女孩身上,任何人都会为这样的不幸遭遇而感到同情和愤懑。然而,在当地,大家都有些习以为常了。
我始终记得,三年前第一次见到索菲亚时,她刚刚初中毕业,也不知道是没有考上高中还是家人不打算让她继续念书了,反正那个时候她已经辍学在家,帮妈妈照看一家小小的服装店。
那是我唯一一次见过她少女时期的模样,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充满异域风情的完美五官和脸型,同时具有孩子的稚气和少女的娇羞,微笑着叫我姐姐,那样的惊鸿一瞥,那种天真烂漫未经修饰的自然美,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再次相见是半年之后,那时的索菲亚却已嫁作人妇,少女的脸上画着厚重而成熟的妆,遮住了她本来独特而惊艳的美,迎合大众审美的千篇一律的装扮让她变得俗气而平庸,我看在眼里,心中为这对美的摧残而心疼不已。
在这个小城,时间对于女性的塑造和改变似乎是以倍速在进行着。一个女孩,她本应用漫长的时间去体验和感受身体和心理发生的微妙变化带来的美好,尽情地享受青春的自由时光。然而有一天,她突然发现这周遭的世界再也不像对待孩童时代的自己那样富有耐心了,所有人突然变了一张脸,迫不及待地要把她往外推,仿佛稍微迟一天,她就变成了没人要的破烂,遭人嫌弃。
女孩们在惶恐不安和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被推向了另外一种生活境地。她们早早地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和琐碎繁重的家务,在茶米油盐的日子里,生儿育女,成为别人的儿媳、妻子、母亲。倘若幸运,她或许有一个体贴怜爱她的丈夫,给予她些许慰藉和温暖;如若不幸,她便只能在失败的婚姻中仓惶逃离,在周围人的闲言碎语中,在一个无人的角落默默舔舐伤痛。
我与阿伊莎是通过网络认识的,虽然没有见过面,却觉得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和索菲亚不同,阿伊莎幸运地上了大学,有知识、有文化、有眼界。我喜欢看她的朋友圈,经营得诗情画意,是一个妥妥的文艺青年,享有青春所赋予她的一切明媚和自由,我想象着她的生活,和外面城市的女孩子应该没有什么不一样。直到有一天,她对我坦言她内心的痛苦和纠结。
在明媚、自由甚至有些叛逆的外表下,是对摆脱不了早已被安排的命运的抗拒和恐慌。不管现在的她多么优秀,多么无拘无束,等到毕业,她可能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家乡,按照父母和周围人的意愿,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再快速找一个人相亲、结婚,过一种被他人所期许的按部就班的生活。这样的日子或许很安稳,也还算幸福,却不是她们想要的生活。
这是一种似乎既定的宿命,女孩们长大成人,拥有了各种各样的身份和标签,却唯独不能成为她自己。
在这座小城里,人们信仰笃定,信仰内化于心,表露于行,俨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传统的力量和信仰相互渗透,交织其中,盘根错节,坚定而不容置疑。
我曾经为了追求真挚美好的爱情义无反顾地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努力在这片有黄河流淌过、有信仰浸润过的土地上,寻找身心的归宿。我在这里成家,在这里生活,在这里与一个个鲜活的人们相遇、相知,我观看他们的生活,正如同观看我自己的生活一般。我的生活与命运,早已与这里的人们紧密联系到一起,我们同呼吸,共命运。不同的个体可能有着不同的悲欢离合,而作为一个被共同的地域、文化、信仰所连接到一起的群体,我们却有着同样的责任,去为创造一个更加文明、开放、包容、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我深深地为许多女性所遭受的不幸而感到痛苦,甚至因此而常常对自己生活的幸福而感到一种负罪感。我是如此的无能为力,以至于我写下的这些文字也是如此单薄无力,我仅仅是简单地想要去记录下她们的生活,她们的命运,并希望更多如花的女孩,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勇敢地去做自己,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也希望,这个社会,能够对女性多一点尊重和包容。如果天堂在母亲的脚下,那么,当一个个更优秀的女孩成长为母亲时,这个民族才会更有希望和力量。 
 
 
 
落  日                            □六安市裕安区青山乡黄大桥小学     陆秀红/摄 
 
 
 
美丽的分量
□定远县职工子弟小学  余元杰
花朵是沉默的,可每一次花开,总让人心动。
我居住的地方,两栋楼宇之间,是一大片空地,空地上是砖头、石块和一些建筑垃圾。空地的东南角,不知从何时起,开始有人倾倒垃圾,渐渐地,倒垃圾的人越来越多,这一角便成了一个垃圾堆。
距离垃圾堆最近的,是住在一楼的一位性情暴躁的老头。他曾粗野地大骂过好几回,仍无济于事。这一路段的保洁工,是一个沉默而尽职的老人。他默默地来了,又走了,垃圾堆被清理干净了,又堆满了。
也有人曾想过在空地上种点什么,大概实在是长不出什么来,最终还是放弃了,再也无人理会。
春天到来的时候,那一片空地上长出了一些野草,真让人感叹它们生命力的顽强。那些野草,似乎想努力证明点什么,到了夏天,一片繁茂,接着,一朵朵蓝色的牵牛花开放了。渐渐地,它们的领地越来越大,牵牛花也越来越多。当那些长得较高的蒿草被征服以后,牵牛花的藤蔓、叶子已经把那片野草全部覆盖了——那些野草,好像根本没有出现过。
牵牛花是早晨的花。每天清晨起来,当我推开窗户向楼下俯视,它们早已静静地开放了。
秋天来了,牵牛花依然开放着。同时,我惊奇地发现,那个垃圾堆,不知什么时候消失了——当牵牛花伸向这里的时候,肯定有一些人迟疑了。
我想,让他们迟疑的,一定是蓝色的牵牛花——沉默的美丽,有时比语言更有分量。
 
 
 
 
 
西递古楹联—文化的结晶
——赏析西递古楹联
□六安市解放路第二小学    李    伟
西递,位于皖南黟县城东8公里,它是一处典型的,以宗教血缘关系为纽带,经数十代繁衍而成的同族聚居村落,这里居住的大多都是胡氏家族的后代。
然而,来到西递,最令人羡慕的是西递那纯朴的民风和古文化魅力。这里生活的人们,从容不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清贫却怡然自乐,寓情于自然之中。这种一切顺其自然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对于那些终年生活在涌动的人流、车流之中,在现代竞争中疲于拼搏,身心交瘁,苦不堪言的人们,便仿佛跃进了时间隧道,在历史的长河中逆流而上,进入一种历史与现实交叠相映的隔世佳境。
怀着对西递古文化浓厚的兴趣,许许多多的人都慕名而来,尽兴而去,这里的古街、古民居、古建筑、古文化和西递人的智慧,都让人们感到惊奇、新鲜和振奋。然而,来到西递更让游人驻足流连的,还是那垂挂于民居厅堂上的一副副楹联,它体现了主人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追求和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体味,及对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劝谕、告诫。
在西递古民居厅堂中,悬挂着大量古楹联,也是古民居中的一大特色,它以简洁的文字语言,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生动的艺术手法,吸引了众多观赏者,给人以启迪,以教育。让人仿佛置身于久远的历史文化长廊之中,让人回味无穷,体会多多。
首先我们来到“瑞玉庭”, “瑞玉庭”以其小巧玲珑,厅堂古朴典雅而吸引游客,然而,最具特色的当属其厅堂上悬挂的那副写“错”字的楹联。这副联文为“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的楹联,辛苦的“辛”字分明多了一横,吃亏的“亏”字又多了一点,西递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原来,这副楹联是一位成功的商人经营与处事哲学的人生体味,商人感受到在人生和经营中,多付出一份辛苦,就能多收获一份体现自我价值的快乐,而多吃一点亏,往往便能获得更大的便宜。“吃亏是福”吃小亏占大便宜,其内涵无不让人感到折服。
当我们来到了西递的“履福堂”,厅堂中最具特色的楹联当数那副“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西递村的兴盛,是建立在商人成功经营的基础上,按理说,楹联应写为“第一等好事只是经商”。这里写成只是读书,使人感到文人常有的那种自命清高,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情结。西递村的商人先读书,后经商,与那些不读书就经商的人,经营成效大不一样,前者往往是运筹帷幄,以一赢十,而后者,往往是为蝇头小利而疲于奔命,而且因为先读书后经商,与那些先读书后做官的人感情上比较贴近,这也是历史上徽商为何比其他地域的商人高出一筹的主要原因。
在西递“笃敬堂”中,最具特色的当数“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在这里,作者强调的是“效益”,而把取得效益的手段降在次要位置,无论是读书还是经商,只要取得效益就是好的,这里专以成败论英雄,你读书没有当上官,没做出学问,说明读书对你来说,不是第一等好事,同样,你经商没赚到钱,说明经商对于你来说,也并非第一等好事。这副楹联的内涵使人联想到“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名言。对于西递人的智慧,后人真是不能不服。一副楹联,也道出了西递人的价值观念。
在西递古民居中,类似这样的楹联举不胜举,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楹联的主人,不强求别人家遵循自己的训导,只是要求自己的子孙这样去做,其寓意令人深思,所以,当人们一踏上西递这块土地,就激动不已,这些楹联形成的文化氛围,散发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仿佛是一位跨越千年的智者,向每一位拜谒她的人,娓娓讲述那人生深沉的哲理和感悟,给后代以教育和熏陶。
西递古民居中的楹联,从书法艺术价值来看,可以说是一笔保存完好的艺术财富,而从思想内容来看,站在历史的角度,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以朴素而精辟的哲理,鼓励人们积极向上,诱导人们遵循它,自觉进行自我道德完善,从而形成西递人传统上淳朴的民风,造就了一大批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西递人,西递古文化也展示出西递人的聪明和智慧,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西递古民居的观赏价值。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