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菜 金色田园 聆听乡村之美 秋雨梧桐
08版:春蚕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43期  总第240期  2022年09月28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43期  下一期
红军菜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2-09-28 15:05

红军菜
□祁门县城北学校  谢培军
石屋坑山高林密,溪水湍急,这里一草一木,一块石头,一座老屋,都在诉说着红色故事。
7月4日,我参加学校党支部组织的党日活动,赴休宁县石屋坑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早上七点半,从城北学校出发,八点多,大巴车来到凫峰镇率水河畔,九点四十分抵达休宁县王村镇田里村,大巴车转入一条水泥路。此处河坝塌方,正在抢修,大巴车不能通行,我们下车步行。沿着大山河谷的水泥路,顶着炎炎烈日,行走了半个多小时,就来到了石屋坑村口的广场。
其实,这个狭长的广场是用石头垒砌而成,内侧是悬崖峭壁,外侧石坝下是一条清澈的溪流,溪水从村里奔泻而出。河边古木葱郁,有挺拔粗壮的香枫树,有树冠如伞的红楠树,村庄的粉墙黛瓦,在树枝间隙中隐隐约约,若隐若现。
广场内侧依着峭壁,修建了一块如飘动的红旗的屏障,上方镶嵌着立体的三个红色大字——“石屋坑”;下方刻有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红军战斗场面的浮雕。我们停下脚步,观看,拍照。
沿着广场往村子走去,迎面走来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翁。他背着小广播扩音器,询问我们来自哪个单位,然后自我介绍。原来他就是石屋坑的老村长,他将为我们做义务讲解员。
大体地介绍了石屋坑的情况后,老村长领着我们参观了村里的各处红色历史旧址和遗迹。先来到村口的一座三角亭,这个亭正前方有一匾,上面写着“流芳亭”三字。我甚感奇怪,一般亭子都是四角五角的,而这个亭怎么是三角?老村长说,这三角亭表示石屋坑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处。亭正中立有一块高大的石碑,石碑正面和背面都刻有金色文字。老村长对着碑文讲解了许多有关石屋坑的战争年代的故事。
石碑正面记载了那血雨腥风、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石屋坑人民不怕牺牲踊跃为红军游击队筹备军需物资、带路、传送情报,掩护红军等感人事迹。这个当年仅有三十六户九十八人的小山村就有七人为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石屋坑也因此成为皖南地区有名的“支红村”。
石碑背面镌刻着当年的红军独立团政委、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刘毓标少将1985年10月10日写就的诗文《石屋坑往事》。字里行间,老将军深情回顾了当年军民鱼水情深、携手抗敌的峥嵘岁月,令人感慨万千。
走出流芳亭,我们随着老村长往村里走去。眼前出现一座石头垒砌屋基的老屋,老屋院前立有红军雕像,屋顶立有“永远跟党走”五个红色大字。拾阶而上,走进大门,穿过天井,来到厅堂,这里设有石屋坑皖浙赣三省交界的立体地形图。
老村长指着地形图,向我们介绍了当年发生在石屋坑附近的几次惊心动魄的战役。厅堂侧壁上悬挂着刘毓标老将军八十三岁高龄重返石屋坑看望老乡的照片。
从老屋侧门走出来,穿过一条石板铺就的小巷,来到另一座老屋门口。门前立有一石碑,上面标记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的字样。跨进门槛,老村长向我们介绍了当时办公的设施布局。登上狭窄的木楼梯来到二楼阁楼,这里是当时召开会议的地方。阁楼南面是天窗,可以晾晒东西。东侧墙上有一瞭望台,通过小小的窗口,村口、树林和道路一览无余。北侧有一厢房,是油印室和发报室,几个玻璃柜里陈列着印刷机和发报机。省委的主要领导关英和刘毓标就住在这里。这座楼还有第三层,主要用来瞭望村口敌情。在二楼的过道处有一个被岁月熏黑了的木头柜子。老村长说这个柜子有它的神奇作用。当发现敌情,在二楼开会的同志移开柜子,露出一个窗口,从窗口撤离,可以迅速安全地进入后山的密林。正如刘毓标将军在诗文《石屋坑往事》中写道:全仗赤诚群众,使我活动自由。敌虽进村驻守,省委高枕无忧。
走下省委旧址的阁楼,穿过小巷,来到溪水边的一座老屋。老屋大门的正上方横挂着一块黑色的牌匾,上面写着“小岭头战斗纪念馆”几个红字。据老村长介绍,在石屋坑附近曾经发生过几次大战,小岭头战斗是最著名的一次。走进纪念馆,战斗场景的雕像,墙上张贴着这场战斗的有关文字、地图。楼上是一间简陋的作战指挥室,会议室边有一个军火武器展示室,展示了当年红军作战的长矛、大刀、步枪、火铳等武器。
老村长去接待另外一批游客时,我们就自由地在村里走走看看。
石屋坑正如其名。行走在村中小巷,随处都可以看见石头垒砌的石坝道路,房屋要么依山而建,要么矗立在溪流岸边,屋基都是由巨大的石块垒砌而成。在巷弄的深处,我还参观了红军被服厂旧址;又爬上石屋坑村前山上的星火石屋坑纪念广场,缅怀烈士,重温入党誓词。
行走在村中,不知不觉已到中午。我们来到老村长推荐的“红军屋农家乐”吃午饭。席间,我品尝了石屋坑的特色菜冷水鱼,而餐桌上一道野菜炒鸡蛋引起我的好奇。我品尝了几口,却没有吃出是什么野菜,就特意向老板娘询问。她笑着说:“红军菜。”
我很想知道这种野菜长什么样子。一会儿,她从厨房里出来,手上拿着一束绿油油的青草说:“就是这种野菜,当年红军经常采摘的一种野菜。”我仔细一瞧,这种野菜在江南丘陵地带的山沟里溪水边很常见,叫红芹菜,老家把这种野菜叫田间草。这种野菜长相有点像鸭板芹,味道也有点像鸭板芹,但比鸭板芹苦涩多了。
细细品味着红军菜,苦涩味中嚼出一丝甘甜;伫立溪流岩石之上,仰望高耸入云的青山,萦绕耳畔的是石屋坑山谷溪流奔腾的声响,仿佛还有昔日战场炮火的隆隆声。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