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飘香 白沙岭下是方庄 古诗词三首 山村柿子红 水井的那个年代 陶园的石榴
08版:春蚕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45期  总第234期  2022年10月1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45期  下一期
水井的那个年代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2-10-20 16:10

水井的那个年代
□六安市紫竹林小学    李    伟  
沐浴着阳光,移动四季的脚步,含蓄着岁月的生活。俯首拾起儿时的记忆,镶于我岁月的片断,那划破时空的痕迹,一直烙在我流年似水的梦幻中,浑然间像回到了天真可爱的童年。
小时候,我的家住在一所小学校里,那里记录的是岁月的阳光、雨露和风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校内住着七八户教师及亲属,大家如同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走得非常亲密,过着知命乐天的温馨生活。那曲折回转的校园小径,那青砖黛瓦的教室里油漆呈新的桌椅,一切的一切,犹如一幅幅散发着乡土气息的民俗风情画,定格在我的脑海里,让我时时翻阅,细细品味。
那个年月,在自来水还不普及的年代,校园里引以为豪的是院内的一口水井,校内所有人家和周边的人们吃水都靠它,但离校园偏远的小街居民吃水只好在设在街道两头的水房买水吃。水井不算太深,上边是用石条砌成的井栏,高约半米,周围是用水泥铺成的路面,每到中午和傍晚,校内的大人孩子提着铁桶、木桶依次来到水井边,把一桶桶水从水井里提上来,人们洗菜、淘米、洗衣服都用它。夏季,井水凉润,大人孩子常常用它防暑降温,记得有的人家把买来的大西瓜用网绳捆好,放进水井里,几个时辰过后提上来,西瓜凉在嘴里,甜在心里。冬季,水井里的水打上来时,总感到有一丝丝温热,让人们的心田里流动着一股融融的暖流。逢上干旱的年月,几个月不下雨,水井就好似一个取之不尽的“聚宝盆”,仿佛是老天为人们降下的甘霖,给人们的生活带去甘甜,一年四季在水井边也演绎着诸多趣闻。我还记得这样的场景,忙碌了一天后,傍晚时分,家家户户围在水井边,一边洗洗刷刷,一边谈着白天的趣闻,聊着家长里短,议着小城里的大事小事,热闹的场面让人感到温馨惬意,谁家有个大事小事,热心人总会牵头送去一片关爱。这就是我童年生活过的小学校,我父辈居住的院落,小学校的人们虽然不富有,但是朴实、达观,骨子里总有一种不屈和坚韧。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刚参加工作,单位把我派到了皖西的一座小镇生活了几个月,小镇比较偏僻、落后,小镇各家各户用的是一种土井,也叫压井,就是用根铁管,深深掘入地基,中间是方形井栏,上面用铁棍做成的手柄,取水时按压手柄就会冒出水,但费力费时,非常原始。井水烧开沏成的茶水,喝在嘴里,有股涩涩的味道,很难喝,水质和自来水有着天壤之别,但小镇的人们靠着压井生生息息生存了下来,闭塞的小镇显得单调、贫困。那时我就想,小镇总有一天会走出封闭,能用上干净、清纯、甘甜的自来水。现在,小镇的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镇人梦想成真了!
我时常想,一个人的生活与生命就像是一口井,谁也无法估量井水的深浅,坚韧像钢铁的钻头,一个劲往自己这个口的深处掘,井水就会源源不断冒出来,关键在于坚持不懈。时间长了你会发现,你拥有的水会是一条滔滔大河,当心底有一条大河源源流淌时,会有一种透彻的坦然使人进入自由的境界。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水井早已成为了历史的陈迹,如今我们的下一代,尤其是城里的孩子可以说根本看不到水井了。如今家家装有自来水,不仅有冷水,还有热水。老城还在继续改造,我所生活过的小学校,我的父辈和我少时居住的院落在不久的将来会在这个古老的城市里消失,取代那里的将是一个崭新的天地。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