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教学实践 浅谈劳动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实践 □合肥市五十中学天鹅湖教育集团望岳校区 蔡子锴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及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初中语文学科资源中有着丰富的劳动教育素材,把劳动教育和初中语文教学有机融合,在语文教材中挖掘劳动要素,寻找自然有效的融合方法,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初中语文学科资源中,有着丰富的劳动教育素材,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能切实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一、当前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现象及分析 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设了相关科目的教学。但是,在课程设置、课堂效果、综合教育等方面,各校均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程设置方面 《意见》明确提出“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部分学校虽然将劳动教育安排进每周课程表,但与学科教育活动相比,“劳动教育”处于弱势地位。在校园行政人员和授课教师的眼中,对“劳动教育”这一新兴的科目教育的重视程度,与主流的学科教育存在一定差距。同时,由于劳动教育师资的匮乏,离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的要求尚存在一定差距,劳动教育课程是否作为单独课程存在,还是列入到班会内容中,又或是仅仅存在于课表里,这都是课程设置里的一系列问题。 (二)课堂效果方面 笔者发现,很多学校开设了劳动课程,并且也确实做到了落实到位,但是课堂效果却非常一般,究其原因,有劳动课作为新兴学科,课程资源相对来说比较匮乏的原因,也有授课教师专业程度有待提高、授课态度有待改善等问题。如果只是为了应付,把劳动教育窄化为上课,在课堂上通过“读PPT”的方式来进行劳动教育,那么这一门学科也就失去其意义。 (三)综合教育方面 劳动教育既是一个全新的整体架构性的学科,也是整个学科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学校仅仅将劳动课视为一种单一的课程,使得劳动课以一种割裂的姿态存在,未能将其他课程内容有机融入到劳动教育课程和要求当中,那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劳动课程本身存在的能够使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统一的作用就会减弱。 二、劳动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几点关键路径 《意见》提出“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语文学科教育,是祖国语言的教育,本质上是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在我们的语文学科教育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素材。很多课文中,有着非常经典的劳动者形象、劳动案例以及劳动精神内涵的诠释。将劳动教育与语文学科教育进行融合实践,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劳动教育、落实课程效果,与此同时,也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在推进二者融合的过程当中,“如何融合”“怎么实践”是难题,因此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劳动教育与语文学科教育的融合需要一线语文教师细读教材,挖掘劳动要素。以初中学段的教学为例,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六册课本当中,蕴含了非常丰富的劳动教育素材和资源。比如,七年级上下两册课本当中,《金色花》《植树的牧羊人》《土地的誓言》《老王》《台阶》《驿路梨花》等课文,都可作为典型的劳动教育与语文学科教育融合的教学素材。这些课文当中,或是塑造吃苦耐劳、质朴勤恳的劳动者形象,或是歌颂无私奉献、辛勤劳动的劳动精神,都具有非常深刻的教育意义。劳动教育的目标,是能够强健学生体魄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品格,这与初中语文学科的教育目标不谋而合。所以要想发挥好这些教学资源的作用,必须要求一线语文教师明确劳动教育核心内涵,深入文本,主动挖掘劳动教育要素,并结合劳动教育课程标准进行解读,从而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 其二,劳动教育与语文学科教育的融合需要自然有效的融合方法。笔者曾在前文中提到,很多学校在落实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敷衍应付的做法,劳动课上读读PPT,做做材料,就算“过关”。在语文学科中,很多教师在融合二者的过程中,也有类似现象。例如有些教师在一堂语文课的结束处,引出劳动教育相关的元素和知识,通过多媒体辅助朗读或让学生观看,这样就算是完成了“任务”。但是回想这样的课堂,学生主动了解劳动教育相关知识的积极性是受到打击的,甚至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在融合劳动教育和语文学科教育的实践中,施教者要寻找到自然有效的融合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寻找课本中的关键连接点,自然而然地引出相关知识,并且在环节设置方面多下功夫,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果生硬地进行融合,劳动教育和语文学科教育本质上还是相互割裂的两门课程,这样只能做到“概念新”,而不能达到“效果新”。 其三,劳动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需要还原语文学科教育在整个教育环节中的重要地位。在劳动教育和语文学科教育的融合实践过程中,二者的地位是没有上下之分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因为强调劳动学科教育之“新”,而忽略语文学科教育之“本”。语文学科教育,不仅仅是单纯地教授语文课程,而是将其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因为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和理解。理解概念、定理和定义,阅读明白题意,才能谈解题。也因此,语文在各学科中的地位,就像一座大厦的地基一样,地基稳了,才能稳固支撑起整座大厦。倘若一昧地为了突出劳动教育元素那一部分,忽略了全局,甚至改变了课文原有的教学目标,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反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在讲究“新方法、新学法、新课标”的今天,我们在尝试去创新的过程中,不能让语文学科教育成为新方法的牺牲品。就像笔者在前文中所说,二者的地位没有上下之分,但一定不能忽略语文学科教育本身。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初中语文教学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为Jk2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