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特别推荐 构建深度学习课堂 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以“可能性”教学为例 □青阳县蓉城镇第二小学 陈雯娟 数学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形成的,在小学阶段更侧重“意识”的培养。本文以“可能性”教学为例,阐明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构建深度学习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深入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深入研读教材,确定学习方向 “可能性”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初步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正确判断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形成初步的随机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随机现象比比皆是,而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构建一堂深度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随机现象,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这些随机现象的发生,最后可以用语言表达这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二、精心设计教学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就以“老师买了张彩票,能不能中大奖”这样一件低概率的事件问学生的想法,部分学生说“不能”,而有一些同学认为“不一定中不了”,“有一定的可能”。“可能”一词一出,我就借此引入了课题——可能性。 (二)认识“一定”“不可能”和“可能” 出示三张图片,三个袋子里分别装着若干个彩色的球,向学生提问:如果要从中摸出一个绿球,你会选择几号口袋?学生纷纷表示要选2号口袋。 师:为什么都要选2号呀? 生:因为袋子里都是绿球。 师:那为什么不选1号呢? 生:1号袋里都是粉球,肯定摸不到。 师:3号袋也没人选,看来3号袋也摸不到绿球了。 生:3号袋里有粉球,有绿球,还是有可能摸到的。 师:那为什么刚刚同学们都不选3号袋? 生:因为2号袋一定能摸到绿球,3号袋只是有可能摸到。 师:那从3号口袋摸,能提前确定摸到什么球吗? 生:不确定。 通过简单的图片,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带学生轻松地学习了“一定”“不可能”和“可能”。 (三)摸球游戏——验证可能 教师先示范摸球游戏,有一红一黄两个除颜色外,大小、形状、材质等都相同的球。学生分组进行摸球游戏,随机摸出一个球,记录颜色,然后放回再摸。 师:比较各小组的摸球结果,有什么发现? 生1:每个小组都摸出了红球和黄球。 生2:每个小组摸出的红球和黄球次数并不都一样。 生3:每次摸出球的颜色也不是都一样。 师:那摸之前我们能确定摸到的是红球还是黄球吗? 生:不能确定。 师:红、黄球除了颜色不同,其他都相同,它们被摸到的机会是均等的。 (四)摸牌游戏——探究可能性的大小 学生分小组进行摸牌游戏,每组四张牌,其中三张是红桃,一张是黑桃。小组同学轮流摸牌,每次摸一张,一共摸40次,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根据各小组的摸牌结果,可以看出摸出红桃的次数远大于摸出黑桃的次数,因而很轻松地认识到可能性有大有小,摸出红桃的可能性更大。 师:如果只有一张红桃和一张黑桃,摸到红桃和黑桃的可能性是怎样的? 生:相等。 师:那如果让你们摸10次,你们觉得摸到黑桃、红桃各几次? 生1:肯定都是5次啊。 生2:不一定吧,毕竟摸之前也不知道摸到红桃还是黑桃。 学生经过验证,发现实际上摸到的红桃和黑桃的次数并不一定相等。 (五)拓展——抛硬币实验 带学生了解著名的抛硬币实验,观察科学家做的实验数据,进一步体会“可能性相等,最后发生结果的次数不一定相等”。 课堂最后,我又过渡到开始的“买彩票,中大奖”的话题,这时学生都说是有可能中奖的,只是可能性太小了。 三、深度剖析课堂,提升核心素养 本节课完全是以“游戏”贯穿全课的,从简单的生活常识中,让学生明白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进而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学生从游戏中认识了“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概念,通过游戏验证了可能性有大小,并且可能性大小是与个体数量有关。整节课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收获。 数学学习是一种抽象的学习,但并非脱离真实,而是通过学习找到“真实”的本质属性。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要采用一些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来教学,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生活化,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多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和动手操作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