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校 本 研 究 本地红色资源背景下微视频助力革命文化传播 □怀宁县振宁第二学校 李国学 孙亚萍 《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明确指出,“语文是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程”。时下流行的微信、抖音等微视频手段,在手段、载体形式上有着诸多优点。教学中,以微视频的形式展现本地红色资源,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多维度体验,对教材的理解也由此逐渐深化为心中理念,深化爱国理念,对践行爱国行动有积极的意义。 一、结合本地红色资源,用短视频助力革命精神在经典阅读中生发 教材中的革命传统类课文是革命文化教育落地的重要载体,但此类课文时代背景特殊,与小学生当下的生活相去甚远,阅读起来有一定难度。应借助有关视频资料,利用地方红色资源让学生们在具体、形象、直观的材料中领会、把握革命传统精神的内涵,深入理解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形象。 (一)结合课后“阅读链接”,从抽象走向具体 课后“阅读链接”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时代有一定距离,在阅读的同时可结合微课将抽象的感知变成具体感知。例如,学习了《为人民服务》后,播放本地电视台采访老战士、老党员的视频,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二)结合课文教学,从“具体”走向“宏大” 部编教材有40余篇体现了革命传统教育,要利用短视频的优势,从感知“具体”的革命精神到领悟“宏大”的革命理念。例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通过本地纪念馆的视频材料、革命人物的视频传记、战斗英雄的视频采访等视频材料引导学生体会革命英雄不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和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 (三)结合革命文化主题实践活动,从“概念”走向“行动” 主题实践中,应重视本地红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引导学生从书本中的了解转化到行动的体验。如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之后,录一录歌唱祖国的视频,制一幅《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画,引导学生把爱国、爱党之情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 二、结合本地红色资源,用微课助力知能提升 充分领会本地红色资源的教学价值,通过创设情境、聚焦语言、以整体视角组织教学材料等方式,利用微课手段的“微距交流”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利用“无微不至”化解学生习作疑难,利用“先微后著”助力课堂教学重难点突破,利用“微格训练”织就习作能力结构之网,引领学生从纵向、横向、逆向、分解、归纳等思维方式入手,“全景”走近“人物形象”,达到“文道统一”的教学效果。 (一)于儿童视角入手,助推微课“小”“新”化 结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结合本地重大党史事件中的模范事迹制作微课,尤其是以本地人、事或物为主角的事迹,通过真实、鲜活、感人的故事、细节、场景,或通过富有纪念意义的照片、物件等,让学生在微课中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二)于语言发展入手,助推阅读思辨化 例如,在学习了《为人民服务》一课之后,结合本地英勇事迹以及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成果的视频,安排学生把搜集到的事迹说给更多的人听或写成日记、成长小故事,把自己搜集到的红色故事素材编成课本剧,在语言发展的同时,助推思辨性阅读。 (三)于维度对标入手,助推习作精准化 如开展“学习稼先精神,树立报国志向”活动,组织学生参观邓稼先故居,观看黄梅戏《邓稼先》,了解邓稼先事迹,学习邓稼先精神。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选好“点”谈谈自己的感受,助推精准化习作。 三、结合本地红色资源,提升情景实践课的实效 红色文化不能仅仅摆放在陈列馆里,印在书本上,还要融入学习、生活、课堂中,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党史走进学生内心,进一步引导学生参与铸魂育人、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 (一)打造教室里的“党史馆”,传承红色基因 营造氛围,厚植爱党情感。利用教室里的黑板报、墙壁等,围绕本地建党百年和教育脱贫攻坚等主题营造浓厚氛围,打造不同主题的“教室里的党史馆”。 (二)结合校本红色故事,厚植爱党情感 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结合校本故事,案例可以是党史中的校史故事、人物,也可以是党史校史教育的课程等,通过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立体化、多角度进行展现,将红色基因播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三)结合本地区红色故事,培养责任担当 联合博物馆开展学党史主题教育活动,结合本地革命历史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以校园电视台为阵地,推出党史学习小课堂系列节目,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把党史教育融入课堂。 综上所述,在革命文化教学中,要结合本地红色资源,借助微视频让学生直观地领会革命精神的内涵,让革命文化走进学生内心,铸魂育人,传承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