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游戏”的运用 培养赋能型的心育委员 以“问题链”为载体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做幼儿成长铺路人
03版: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67期  总第240期  2024年01月0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67期  下一期
以“问题链”为载体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4-01-05 14:18

教学研究
以“问题链”为载体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长丰县实验小学  严治军
“问题链”是指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换成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的教学问题,是一组有中心、有序列、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从形式上看,“问题链”是一问接一问,一环套一环;从内容上看,它是问问相连,环环紧扣;从目标上看,它是步步深入,由此及彼。
国内关于作业的研究相对较晚,国内学者主要是在借鉴国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对作业的关注点向教学功能、教学应用过渡,大多研究指向学科教学论方向。关于作业,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都认可作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学生通过作业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扩大知识面,提高运用知识技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过,国内教师布置作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训练中掌握书本知识,而对学生个性差异的重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课外实践与经验的获得方面关注较少。
国内的一些研究者对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进行了探索。戴再平在《数学习题理论》一书中,根据教学原则以及数学题的特点对编制数学题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一是目的性原则,二是科学性原则,三是和谐美原则。梁林、唐远舰通过对新课标下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对数学作业的设计提出了六个原则:一是作业设计与教学一体原则,二是以人为本原则,三是个体化原则,四是完成方式多样化原则,五是实践性、生活应用化原则,六是整合性原则。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却关注得并不多,大多数教师仍然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和应用题,学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的作业模式中,这种作业形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应具有新型作业观。教师要从学生学会的角度设计作业,引导学生巩固每节课的知识内容以及解题技能,并能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从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目标出发,从实际生活出发,多层次、多角度设计作业,为此我们提出了“以‘问题链’为载体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活动的行动研究”课题,以此改善原有的作业形式,使作业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天性,锻炼学生的能力。
我们都知道问题对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性,要让更多的学生提高成绩,优化学习方法,问题的提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所以,以“问题链”带动作业设计是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只有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意识,才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还可以发展小学生的主体性与个性,增强学习实效以及处理其它问题的能力。此外,借助“问题链”进行教学,还能够改善和优化课堂的教学气氛,促进和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从而使教师能够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与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双减”背景下,以“问题链”为载体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学习方式、解题技巧和数学经验,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数学教师为学生设计丰富多样的数学作业,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展开深度学习,在深度学习之中领悟数学的本质,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终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的高质量发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